追求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

2016-05-03 03:45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耿恒考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细胞分裂底数合理性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 耿恒考



追求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

☉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耿恒考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培养初中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E-b/2013/011).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理解性探究的学习方法.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执教的内容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设计本课的宗旨是:“以生为本”“为理解而教”,培养“理解性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本课教学得到师生的充分好评.现将主要教学过程整理出来,并作必要的思考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课堂教学实录

1.情境引路,提出问题

师:在生物课上我们知道生物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细胞分裂的动画.

多媒体动画显示:一个细胞分裂一次由1个变成2个,分裂两次由2个变成4个,分裂三次由4个变成8个,分裂四次由8个变成16个.

师:请思考细胞分裂的次数与细胞个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1:一个细胞分裂1次,细胞数有几个?分裂两次、三次、四次呢?若分裂n次呢?

生1:细胞的个数分别是2、4、8、16、…、2n.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细胞分裂次数1 2 3 4…n

细胞个数2 4 8 16…2n

师:你怎么知道细胞分裂n次时,细胞个数是2n?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1:由2=21,4=22,8=23,16=24,可知每个等式的右边2的指数与细胞分裂的次数是相同的,所以分裂n次时,应该是2n个.

师:很好!由此,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细胞数是以2为底数的幂,且它的指数就是细胞分裂的次数.

同时,教师将板书改写如下

细胞分裂次数1 2 3 4…n

细胞个数2=214=228=2316=24…2n

2.经历活动,探究发现

建立在以上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

问题2(1):细胞分裂6次时,细胞个数是细胞分裂4次时的几倍?要求列式计算.

生2:应该是4倍,计算式子是:26÷24=26-4=22=4.

师:你能说出计算的根据吗?

生2: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师:具体说一下法则内容.

生2:am÷an=am-n(a≠0).

生3:还有m、n是正整数,且m>n的条件.

师:在乘方的意义中,幂的指数部分表示底数的个数,所以要求:“指数m、n是正整数,且m>n”作为法则的组成部分.

问题2(2):细胞分裂4次时,细胞个数是细胞分裂4次时的几倍?请列式计算.

当教师刚刚把题目出示时,同学们表示很惊讶,部分学生不自觉地说出了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生4:1倍,24÷24=1.

师:你是怎么算出24÷24=1的?

生4:24÷24=16÷16=1.

生3:24÷24的除数与被除数相同,结果当然是1.

生5(生5是一位思维活跃的孩子,他高举着手):24÷ 24=24-4=20=1.

师:几位同学的运算都是正确的吗?有没有哪位同学的算法不对?如果不对,问题出在哪儿?

生6:生4是对的,生3是用小学的说法,生5好像也对,昨天我预习时,看到书上有a0=1.

生7:生5不对,他用的是同底数幂除法法则,法则要求“m>n”,而且凭什么说20=1?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运用法则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法则的使用条件,这是数学学科理性思维的特点.不过24÷24的“外形”的确像同底数幂的除法,如果尝试着用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计算,就会出现生5计算过程中出现的“20”这一“特别”的结果,生6看到了书上有a0=1的说法,那么20=1吗?如果根据乘方的意义解释,“20”是什么意思?

生8:0个2相乘,说不通啊.

课堂上生5、生6等有喜悦、有惊讶、有疑惑.

师:显然,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正道”途径计算:24÷24=16÷16=1,从“旁道”算出了20这一“怪胎”,这让我们大胆地猜想:20=1,如果我们能够多方面说明20=1是合理的,我们就可以确定20=1!大家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20=1是说得通的吗?

生9:刚才的细胞分裂就可以啊.细胞如果没有分裂,就只有一个细胞,也意味着分裂次数为0,分裂次数是2的指数,不难发现20=1说得通!(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高涨)

生10:我想到了学习乘方时,老师曾经让我们折纸,一张纸对折一次是两层,对折两次是四层也就是22层,…,如果不对折,只有一层,也可以看成20层啊,那不是也能说明20=1是合理的吗!

师:太棒了!从生活的经验、从动手操作实验的活动中都能说明20=1是说得通的,是“合乎情理”的,说明我们的猜想具有合理性.能不能从数学自身角度,来说明这一猜想的合理性呢?譬如,看看数轴……

PPT课件出示画好的数轴(如图1),师生共同探讨:从结果可以看出,在数轴上,16→8→4→2,左边的数依次是右边数的一半,从相应的幂的形式看24→23→22→21,左边幂的指数的总比右边幂的指数小1,所以如果前者是2的一半应该是1,则对应的幂应该是20了.

图1

师:我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说明了“20=1”是说得通的,是合乎情理的,所以我们可以规定20=1!推广一下,如果尝试用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计算a4÷a4=a0,而从另一个角度a4÷a4=1,根据刚才合乎情理的“说明”,a0=1也应该是合理的,不过,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什么?

生11:a≠0,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OK!所以我们可以规定:a0=1(a≠0),即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有了这个规定,让我们看看同底数幂除法法则,可以作什么改变?

生3:“m>n”可以改成“m≥n”了.

3.由浅入深,乘胜前进

有了零指数幂的这个规定,学生的视野似乎开阔了.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继续探究.

问题3:细胞分裂4次时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5次时的几倍?请列式计算.如果尝试用同底数幂除法法则,你遇到什么挑战?你想作出什么样的规定,并怎么解释这个规定的合理性?

师:好!继续猜想:若规定:2-1=,那么2-2、2-p、a-p,其中a≠0,p是正整数,等于什么呢?

生13:2-2=.

……

师:结合前面的零指数幂,我们今天得到了两个规定: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再回顾同底数幂除法法则,有了负指数幂的规定后,同学们又有什么发现?

众生:“m≥n”这一条件可以去掉了!

4.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师:学了新的知识之后,我们来用一用、试一试、练一练.

(1)判断:①3-3表示-3个3相乘;②a-m(a≠0,m为正整数)表示m个a相乘的积的倒数;③(m-1)0=1.

(2)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4-2;-4-2;3.14× 10-3;(-0.1)0×10-2;;(π-3.14)0.

生14:这种方法是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将负指数幂先转化成正指数幂,然后运算.只要记住结论,套用就行了,这种方法不好吗?

师:这种方法非常正确,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思路.但是,探索是无止境的.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5:既然负指数幂能够转化为正指数幂,那么正指数幂也可以转化负指数幂,就是再倒回去.只要真正理解了,结论不用记也知道了,这不就是老师常说的要逆向思维,要灵活运用吗?公式是可以逆用的呀!

师:生5思考问题的方法非常好,譬如,把分配律逆过来用有时能使运算简便,公式和有的法则若逆用可能会使问题解决起来更方便、更简捷.

(4)计算:①25÷2-3×20;②;③

师巡视发现,学生解决都比较顺利.

5.梳理小结,提炼升华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并在思想方法上进行提炼.

二、教学思考与感悟

数学知识有严谨的逻辑体系,因此概念、命题的产生总有其缘由及存在的合理性.数学概念的产生受两种力量的驱动,一是对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使研究个别对象的属性转向研究一类对象的属性,使研究过程简化、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二是为新知识的产生及推动知识的发展提供支点,如为了进一步揭示对象的本质需要引出新的概念,为了解决问题引出新的概念等.“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两个概念的产生,应该属于后者,即为新知识的产生以及推动知识的发展提供支点.它们的出现,是乘方运算、幂的运算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需要,是日后指数范围进一步扩充的奠基,也是高中阶段学习幂函数、指数函数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暴露出学生是怎么想的,是怎样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的确,没有过程的结果是现成事实的外在灌输,没有结果的过程则是学习时间的奢侈消费.新的命题、概念的产生,有的可以通过已有知识经过逻辑推理而得到,有些却是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类比等复杂的思维活动后作出的猜想,再通过实验、操作、归纳、画图等多角度说明猜想的合理性,从而作出的规定.当“规定”形成后,“加盟”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如果不出现矛盾,可以反过来促进规定的合理性;如果出现矛盾,也许只是猜想,规定是“伪”的,还需其他新知识的支撑,这一个个的循环,离不开合情推理.对于“20=1”的出现,部分同学产生了认知冲突.首先可能是同底数幂运算的“错误”运用,为猜想提供了第一感觉,接着再从细胞分裂、折纸、数轴等角度,都足以说明“20=1”是说得通的,是合乎情理的,这为“规定”提供了支持.“课标”(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导: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零指数幂的“规定”、会进行简单计算,还要让学生感受零指数幂的“规定”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感悟理性精神.学生在学习“零指数”的过程中经历了如下的过程:面对挑战进行思考—提出“规定”的猜想—通过不同途径说明“规定”的合理性—做出“规定”—验证这种“规定”与原有知识体系没有矛盾—指数概念和性质得到扩展.这样的过程较充分地体现了数学自身发展的轨迹,有助于学生感悟指数概念是如何扩展的,学生借助学习“零指数”所获得的经验,可以进一步尝试对负整数指数幂的意识做出合理的“规定”.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较充分地展示了“规定”的合理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思及理性思维.

通过探究获得新的收获,并将新知及时纳入自己原先的知识结构,使原有的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顺利扩展到零指数幂及负指数幂,以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及其本质.比如,计算a6÷a0(a≠0),运用幂的运算性质:a6÷a0= a6-0=a6;根据零指数幂意义的规定:a6÷a0=a6÷1=a6.

参考文献:

1.庞彦福.初中数学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耿恒考.理解概念明确法则熟练应用——苏科版七年级“2.4相反数”解读及数学实录片段[J].中学数学(下),2013(8).

猜你喜欢
细胞分裂底数合理性
幂的大小比较方法技巧
同底数幂的乘法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如何比较不同底数的对数函数式的大小
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式大小的方法
奇遇
细胞分裂素研究进展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论合理性标准在诠释过程中的作用与限制
甘肃:放射卫生监督员配置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