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网格图形几何特性,贯通三角函数求解路径——对一道中考试题的讲评与反思

2016-05-03 03:46浙江省宁波东海实验学校陈明儒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格点射影所求

☉浙江省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陈明儒



挖掘网格图形几何特性,贯通三角函数求解路径——对一道中考试题的讲评与反思

☉浙江省宁波东海实验学校陈明儒

一、试题展示

题目如图1,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D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CD相交于点P,则tan∠APD的值是________.

图1

这个问题是新近九年级三角函数单元测试的一个填空题,序号是第16题,来源于2012年泰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第18题.简明的问题,简洁的网格图形,融几何、三角函数于一体,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考试结果出人意外,得分率很低.考后,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解法之多,出乎笔者预期,课后师生收获多多.现将讲评过程呈现出来,与大家分享.

二、讲评片段实录

1.正面突破,颇费周折

师:大家猜猜这次考试得分最低的是哪一题?

众生:第16题吧!

师:是的,现在,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难点问题.请做对的学生讲一讲你们的思路.

生1:(解法1)如图2,连接AD,作DH⊥AP于点H.设图中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因为S△ABD=BD·BC=AB·DH,所以DH=.由于BD∥ AC,则△BDP∽△ACP,所以,所以DP=.在Rt△DPH,PH=,所以tan∠APD==2.

图2

师:好样的!将所求的角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再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解.如果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没有,就想方设法正面构造直角三角形.还有其他的构造法吗?

生2:(解法2)如图3,过点A 作CD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G.因为∠ACG=45°,所以∠CAG=45°,于是AG=CG,且线段AG经过格点.由解法1,得DP=CD,DG=CD,所以PG=CG=AG.所以tan∠APD==2.

图3

师:不错!同样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显然计算量小了,令人眼前一亮.还有吗?

生3:(解法3)如图4,连接AE、BE、ED,作EH⊥AP于点H,则△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EH=AB= AH=BH.又因为BP=AB,所以PH=AH.同样求得tan∠APD==2.

图4

师:你考试时就是这样做的?

生3:不是.经过刚才两位同学的启发才想到的.

师:好啊!倾听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生4,说说你的正确理由.

生4:我是猜的,考试的时候时间来不及了(大家都笑了).

师:你真走运.

2.等价转换,柳暗花明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思路吗?

图5

生5:(解法4)如图5,取格点F,连接BF交CD于点E.则CD⊥BF.由于BD∥AC,所以△BDP∽△ACP,所以.又因为四边形DBCF为正方形,所以DE=CE=BE.因此,BE=2DP=PE.在Rt△BEP中,tan∠BPC==2.于是tan∠APD=tan∠BPC==2.

师:行啊!解法4给我们打开了另一种思路,即当所求的角不在直角三角形或三角形中时,将所求角转化到相对容易求解的等角上,这种方法不同于前面三种解法,还有吗?

生6:我也是求先求∠BPC的正切,只是有点繁,考试后才想出来的.

师:没关系,说来让大家听听!

生6:(解法5)如图6,画CH⊥AB 于H.因为∠ACB=90°,依据射影定理,BC2=BH·AB,AC2=AH·AB,于是可得又因为△BDP∽△ACP,所以.令AB=20k,则AP=15k,BP=5k,BH=2k,所以PH= 3k.根据射影定理,CH2=BH·AH=2k·18k=36k2,可得CH= 6k.所以tan∠APD=tan∠HPC=

图6

师:虽然计算量大点,但是能想到用射影定理,相当了不起.大家继续.

生7:(解法6)如图7,取格点E,连接BE,AE,则四边形DEBC为平行四边形,于是CD∥BE,则∠APD= ∠ABE.又因为∠AED=∠BED=45°,所以∠AEB =90°.在Rt△AEB中,tan∠ABE===2.因此tan∠APD=tan∠BPE==2.师:大家评价一下生7的解法.众生:方法6最简单.

图7

师:这种角的转换确实巧妙,让原来困顿的问题一下柳暗花明.那你是如何想到的?

生7:其实我考试时也没想到,是刚才受解法2中的图3启发,将线段AG延长,于是有了这种解法.

师:解法6告诉我们,只要将∠APD转化到两直角边之比为2的直角三角形中即可.因此,有时不要忙于画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而是要仔细琢磨网格图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线段,画出现成的直角,通过等角转换,在新的直角三角形中解决问题.这是解决此类网格问题的关键,它考验我们的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当然离不开推理与计算.

图8

生8:(解法7)如图8,取格点F,延长CD、AE,两线交于点E.设AE= 3,则ED = 2由△APE∽△BPC,得=3,所以EP=,所以.又因为∠AED=∠PEA,所以△APE∽△BPC,于是∠APD= ∠FAD.

师:看来大家的思路已经打开了.

生9:(解法8)如图9,取格点E、G,延长CD、AG,两线交于点F,连接EB.由于∠AEF=∠AEG+ ∠GEF =∠APD +EAB,∠GEF = ∠EBF =∠EAB =45°,所以∠AEG=∠APD.所以tan∠APD= tan∠AEG==2.

图9

师:解法4至解法8,本质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解题策略,即将所求角转移到一个容易求得三角函数的等角中,再求等角的三角函数.大家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开阔,真棒!再回顾前面8种解法,相同之处都要添设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那么,不添辅助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居高临下,茅塞顿开

生10:(解法9)如图1,设BC=1,由于△BDP∽△ACP,则

因为S△BCP=CP·BC·sin∠BCP=CP·BP·sin∠BPC,所以sin∠BPC=

师:用面积法,再借助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解,这种方法其实已经是高中生的解题手法,因为高中的三角函数中的角不局限于锐角,因此不一定在直角三角形求三角函数.太厉害了,这个面积公式老师以前上课是讲到过,但这里能用上来,太了不起!

生11:(解法10)如图1,设BC=1,由于△BDP∽△ACP,则

猜你喜欢
格点射影所求
带有超二次位势无限格点上的基态行波解
常曲率Berwald空间
一种电离层TEC格点预测模型
射影平坦spray的射影Ricci曲率
无所求
格点计算器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格点和面积
感恩
基于已有控制资料的正射影像自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