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5-05 07:40周晓燕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伊斯兰教穆斯林价值观

◇ 文/周晓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伊斯兰教

党的十八大用12个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明体系建设,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国家、社会、公民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发展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从社会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公民个人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道德准则。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涵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共同追求目标。

就伊斯兰教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核心教义及其倡导的传统美德有大量的相容共通之处,二者的价值主张和思想内涵也有许多契合点。伊斯兰教教义中蕴含的大量伦理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的要求是一致的。如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爱国爱教、代治社会、自由平等、仁义诚信、宽容中道、与人为善”等核心思想体现在基本教义的宗教信仰、宗教义务和宗教行为的层面,实质上就是强调培养穆斯林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探讨二者的想通之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理念

传统伊斯兰文化的伦理道德理念独具特色,内涵丰富。拥有积极进取、两世吉庆的人生观,爱国、爱教、爱人、服从主事者的政治观,仁义诚信、公平适度的经济观,重视教育、鼓励学习的文化观,天人合一、爱惜生物的生态观,宽容、中道、与人为善的处事观,自然平等、夫爱妇敬、孝敬父母的家庭伦理观。这些对于伊斯兰教能够适应不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不同地域和民族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奠定了丰厚的教义基础。

1、两世吉庆的幸福观

和谐人生与道德人生同义,也与幸福人生同义。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鼓励人们积极从事生产经营,创造物质财富。

《古兰经》指出:“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当散布在地方上,当寻求真主的恩惠”(62:10)“你们当尽力而工作,我必定也要工作。你们将知道谁获后世的善果”(6:153)“今世的生活,就像是从云中降下雨水,地里的禾苗,即人和牲畜所吃的东西——就因之而茂盛起来”(10:24)。

在伊斯兰教看来,辛勤劳动、自食其力是顺从安拉的一项天命,是对信仰的实践。有一位宗教人士在“卧尔兹”中讲到:“穆斯林的人生观是褡裢式的,要两头装。穆圣说:‘今世是后世的田园’,就是这个道理”。先知穆罕默德曾讲过:“你应为今世耕耘,犹如你永远活在世上;你应为后世耕耘,犹如你明天即将死去”,“你们中最优秀者,不是为了后世而抛弃今世者,也不是为了今世而抛弃后世者,而你们中的最优秀者是两世并重者”。

2、爱国、爱教、服从“圣贤治世”的和平政治观

伊斯兰教自诞生以来,就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自古以来就有“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之传统,先知穆罕默德在其一生的传教事业中,不仅大力宣传伊斯兰教,而且教导穆斯林要热爱自己生长的家园。伊斯兰教主张和平、热爱和平、追求和平。顺从、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原则之一,是根植于穆斯林内部的根本要求。

伊斯兰教认为,要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就要加强团结,倡导消除人类的一切隔阂,最终建立一个平等、团结、合作、互助的社会大家庭。这里强调的团结,包括穆斯林内部的团结和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团结。《古兰经》规定:“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认为穆斯林内部的团结是共同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教,以便你们互相认识”。(9:13)即人类出自于一个源头,理当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先知穆罕默德在其著名的辞朝演中也呼吁全人类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团结,“人类啊!你们的主是同一个主,你们的祖先是同一个祖先,你们都是阿丹的子孙,阿丹来自于泥土。阿拉伯人不比非阿拉伯人优越,非阿拉伯人不比阿拉伯人优越;红种人不比黑种人优越,黑种人也不比红种人优越;所不同者,只在敬畏真主和工作善美而已”。

伊斯兰教主张和平,热爱和平,追求和平,倡导和平,反对侵略,反对战争,反对以强凌弱。顺从、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原则之一,是根植于穆斯林内心的基本要求。中国穆斯林历来遵循伊斯兰教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伊斯兰”“穆斯林”的阿拉伯语原意“顺从”“顺从者”以及《古兰经》《圣训》经义出发,衍化出“顺主忠君”的思想。明代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说:“人生在世有三大正事,乃顺主也,顺君也,顺亲也。凡违兹三者,则为不忠、不义、不孝矣。”

清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一时不心于君,即为不贤;一时不合于君,即为不忠。”“王者,代真主以治世也。”刘智将儒家的“五典”(仁、义、礼、智、信)与伊斯兰教的天命“无功”(念、礼、斋、课、朝)并列加以论证:“圣教立五功,以尽天道,又立五典,以尽人道者,天道人道,原相表里,而非二也。”将“顺主忠君”的思想完全融入伊斯兰教的教义中,借以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秩序。

清末学者丁竹园指出:“目下,国基初定,外患频来,凡我清真教人,宜速联络,或投生军界,或捐助军饷,为国家出力边疆,折冲御侮。保国既是保教,爱国即是爱身。在中国清真教的人,奉的是清真教,可全是中国的国民,……能把国家维持强盛了,教门一定亦跟着发达。既是中国人,就当同心努力地维护我们国家大事。没了国,还能保得住教吗?”特别是他“保国既是保教,爱国既是爱身”的呐喊,称为20世纪回族穆斯林爱国的最强的心声。穆斯林在全美自身信仰的同时,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国家,为社会和谐发展尽义务。

3、诚实公平、适度消费的经济观

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是真主派遣到大地的“代治者”,有权利享受真主创造的各类资源。《古兰经》提倡人们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追求现世的幸福,寻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德食物。”(2:168)“信道德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的食物。”(2:172)“你们应当在大地的各方行走,应当吃他的给养。”(67:15)当人们谋求幸福,摆脱贫困,生活体面时,享受生活的舒适是嘉许的行为。《古兰经》规定:“你们曾经行善,故你们可爽快地饮食!”(77:43)与此同时,伊斯兰教规戒穆斯林应当遵守合法、适度的消费原则,亦不能挥霍浪费。《古兰经》警告穆斯林“不要过分”(7:31)“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你不要挥霍;挥霍者确是恶魔的朋友。”(17:26)“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传统伊斯兰教主张适度正当的消费原则,对于当今社会中人们无限制追逐物质享受,甚至为富不仁、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助于提倡节俭的社会风气。

伊斯兰教禁止非法所得。现实社会中,不乏侵吞他人财物、哄抬物价、扰乱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生产等行为,伊斯兰教对此的禁戒十分严厉。《古兰经》严令:“侵吞孤儿财产的人,只是把火吞在自己的肚腹里,他们将入在烈火之中。”(4:10)“谁侵蚀公物,在复活日,谁要把他侵蚀的公物拿出来。”(3:161)“你们不要借诈术而侵吞别人的财产,不要以别人的财产贿赂官吏,以便你们明知故犯地借罪行而侵蚀别人的一部份财产。”(2:188)

总之,伊斯兰教认为,一切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而靠非法手段所得的收入都是被禁止的,是污秽的,而合法的收入,才是清洁可用的。事实上,用经济的价值观来看,合法与非法所得并无区别,但用宗教和道德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两者有绝对的不同。《古兰经》规定:“污秽的和清洁的,是不相等的,即使污秽的为数很多,使你赞叹。”(5:100)

4、天人合一、爱惜生物、合理开发的生态观

伊斯兰教倡导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统一。伊斯兰文化认为,在和谐完美的宇宙系统中,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讷在价值,它虽把人类从自然界提升出来,肯定了人的自由意志以及其对自然的超越性。但同时指明,人类不能超越于万物之外,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共同的根源和归宿。“他创造万物,并使各物匀称。”(87:2)

伊斯兰教规定人类应当以公正、友善的态度对待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对其存有仁爱之心,把施舍的范围扩大到生物。“穆圣教我们要善待邻居,有待旅客,周济骨肉近亲,收养老弱无依,爱护一切生物”,“对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仁爱都有报酬”,“任何穆斯林若载树或种田而后被飞禽或人、畜所食,被食部分即为那穆斯林的施舍。”

伊斯兰文化强调爱护自然,保持自然界的和谐平衡,把握自然本质规律,同时主张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界,造福人类。《古兰经》指出:“他以大地为你们的席,以天空为你们的幕,并且从云中降下雨水,而借雨水生出许多果实,做你们的给养。”(2:22)“他制服海洋,以便你们渔取其中的鲜肉,作你们的食品;或采取其中的珍宝,作你们的装饰。”(16:14)这些经文启示人们,只要合理开发,自然界就会给与我们很多物质和能量。但同时提醒人们:“受戒期间,或在禁地境内,不要猎取飞禽走兽。”(5:1)警示人们:“图谋不轨,蹂躏禾稼,伤害牲畜”(2:205)是真主不喜悦的作恶行为,被明令禁止。这些都表现了伊斯兰教对生命存在的关切。

伊斯兰教关于人与自然、天地万物和谐一体的教诲,有利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有利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整体意识,有利于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新型生态关系,借以维护和谐的生态环境。

5、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的道德观

伊斯兰教认为,生命是真主的恩赐,应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反对轻生和自杀,认为自杀者会入火域。《古兰经》明令:“你们不要自杀,真主确是怜恤你们的。”(4:29)“凡枉杀一人,如杀众人。(5:32)”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是造物主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人优于世间万物。“他已为你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2:29)“我在大地上为你们和你们所不能供养者而创造了许多生活资料”(15:20)“他以大地为你们的席,以天空为你们的幕,并且从云中降下雨水,而借雨水生出许多果实,做你们的给养。”(2:22)“他为你们创造了黑夜,以便你们在夜间安息;又创造白昼,以便你们在白天能看见东西。”(10:67)在伊斯兰教看来,真主创造了人和万物,但世间万物却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伊斯兰教认为孤寡、贫困、乞讨的人属于弱势群体,无力保护自己,应当给予关注。“你们当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真主的确不喜爱傲慢、矜夸的人。”(4:36)

《古兰经》对孤儿的监护及财产继承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你们应当把孤儿的财产交还给他们,不要以你们的恶劣的财产,换取他们的佳美的财产;也不要把他们的财产并入你们的财产,而加以吞蚀,这确是大罪。”(4:2)“你们当试验孤儿,直到他们达到适婚年龄;当你们看见他们能处理财产的时候,应当把他们的财产交还他们;不要在他们还没有长大的时候,赶快浪费消耗他们的财产”(4:6)“假若自己遗下幼弱的后裔,自己就会为他们而忧虑;这等人,应当也为别人的孤儿而忧虑,应当敬畏真主,应当对临终的病人说正当的话。侵吞孤儿的财产的人,只是把火吞在自己的肚腹里,他们将在烈火之中”(4:9-4:10)

伊斯兰教虽主张关注弱势群体,但对其态度是理性、现实的,告诫贫困者要自立更生,尽量不要以乞讨为生,倡导最好的收入要用正当的、辛勤的劳动获得:“手背朝下者较手背朝上者高强。”“你们的财产,本是真主给你们用来维持生计的,你们不要把它交给愚人,你们当以财产的利润供给他们衣食”。(4:5)这些规定即保证了社会力量的均衡,同时抑制了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总之,伊斯兰教关爱弱势群体的教义可以定义为调解社会矛盾、减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成功主张。

伊斯兰教认为,穆斯林应当言行一致、信守诺言,这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敬畏真主,应当和诚实的人在一起。”(9:119)“皈信的人们啊!你们应当敬畏安拉,应当说真话。”(33:70)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要言而有信,强调高度的责任感,认为这是维持一个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支柱。要求穆斯林对他人的过失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提倡以德报怨。“如果你们饶恕他们,原谅他们,赦宥他们,真主就赦宥你们,因为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64:14)“他们应当恕饶,应当原谅。难道你们不愿真主赦宥你们吗?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24:22)“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么,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亲如密友。”(41:34)伊斯兰教强调心胸开阔并善待他人,是一个穆斯林敬畏安拉的重要标志之一。

6、主张男女平等的两性观

伊斯兰教主张男女平等。首先,无论是在自然的两性关系,还是在社会的两性关系中,伊斯兰教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古兰经》规定男女出生平等,禁止杀害女婴:“当他们中的一个人听说自己的妻子生女儿的时候,他的脸黯然失色,而且满腹牢骚。他为这个噩耗而不与宗族会面,他多方面考虑:究竟是忍辱保留她呢?还是把她活埋在土里呢?真的,他们的判断真恶劣。”(16:58-16:59)“愚昧无知地杀害儿女,并且假借真主的名义把真主赏赐他们的给养当做禁物的人,确已亏折了,确已迷误了,他们没有遵循正道。”(17:31)《古兰经》从人类起源的角度出发,认为男女生来平等:“众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主,他从一个人创造你们,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与他同类的,并且从他们俩创造许多男人和女人。”(4:1)

其次,无论在现世还是在后世,伊斯兰教主张男女平等。在现世生活中,男女只有两性的不同,其地位并无悬殊和差异:“信道的男女互为保护人,他们劝善戒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服从真主及其使者,这等人真主将怜悯他们。”(9:71)《古兰经》主张,男女本身即无高低贵贱之分,在后世,其地位亦是平等的,他们能否进入天堂,在于信仰是否坚定,与性别的差异无关:“信士和信女,谁行善谁得入乐园,他们不受丝毫的亏枉。”(4:124)“我绝不使你们中任何一个行善者徒劳无酬,无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男女是相生的。”(3:195)

第三,在婚姻家庭中,伊斯兰教主张给予妇女更多的权力。伊斯兰教规定妇女享有结婚和离婚自主权:“你们用含蓄的言词,向适婚的妇女求婚,或将你们的意思隐藏在心里,对于你们都是毫无罪过的。真主已知道你们不久要向他们提及婚约,故准你们对她们有所表示,但不要与她们订密约,只可说合理的话。”(2:235)“如果你们休妻,而她们待婚期满,那么,当她们与人依礼而互相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给她们的丈夫。”(2:230)

第四,伊斯兰教保障了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权益。伊斯兰教主张结婚时要送女子聘礼,特别强调对离婚的妇女给予经济保障:“在为她们决定聘仪之后,如果你们休了她们,那么,应当以所定聘仪的半数赠与她们,除非她们加以宽免,或守缔约的人加以宽免。”(2:237)在遗产继承上,伊斯兰教保障了女子经济权益:“男子得享受父母和至亲所遗财产的一部风,女子也得享父母和至亲所遗财产的一部分,无论他们所遗财产多寡,个人应得法定的部分。”(4:7)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也有利于保障其基本生活。

实际上,伊斯兰教主张的平等是“一种承认男女自然生理差别基础上的平等,是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平等,或者,是基于男女两性自然的内在价值之不同上的平等。”

6、孝敬父母的家庭观

伊斯兰教提倡孝敬父母,《圣训》云:子女的天堂在母亲的脚下。《古兰经》指出:“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么,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呵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3-17:24)“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亲弱上加弱地怀着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我说:‘你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后的归宿’。”(31:14)“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的母亲,辛苦地怀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断乳的时期,共计三十个月。当他达到壮年,再达到四十岁的时候,他说:‘我的主啊!求你启示我,使我感谢你所施于我和我的父母的恩惠,并行你所喜悦的善事。’”(46:15)

三、伊斯兰教理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启示

宗教是社会的重要力量,宗教文化是社会丰富的精神资源,挖掘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努力促成伊斯兰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共存,直至其基本转化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1、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传统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在享受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即做好教徒,又做好公民。”为祖国的发展和稳定虔诚祈祷。

2、发挥伊斯兰教两世吉庆的传统教义

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积极进取。在广大穆斯林看来,只要体力和智力正常的人都应该自立更生,不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正是这种强烈的“入世性”思想构成了穆斯林世俗生活信仰支持的合理性,造就了穆斯林强烈的敬业精神。《古兰经》讲:“你说‘你们工作吧!真主及其使者和信士们都要看见你们的工作;你们将被送到全知幽明者那里去,而他要将你们的工作告诉你们。”(9:105)伊斯兰教号召人们要立足于尘世,认为真主在创造大地上的一切以及人类的同时,赋予了人们代制大地的责任,只是这种责任因个人的分工而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通的要求:忠于自己的职责。伊斯兰社会伦理中这种积极入世的思想,使穆斯林充分感受到这个“天职”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其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内在精神动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3、弘扬伊斯兰文化中诚实守信的美德

首先,“诚信”是每个穆斯林的义务,伊斯兰教反对不忠诚、不讲信用。《古兰经》讲:“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和诚实的人在一起。”(9:119);其次,“诚信”是每个穆斯林应该具备的美德。伊斯兰教强调做人要诚实,认为这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穆圣说:“你们要坚持诚实,因为诚实会导人于善,善会导人于天国。一个人只要诚实,并追求诚实,在安拉那里他将被记录为忠诚之士。”第三,“诚信”是每个穆斯林为人处事中的一种责任,要求人们获得财富首先要以道德和信用为基础。“你们应当履行诺言,诺言确是要被审问的事”。伊斯兰教不但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真话,讲诚信,在经济交往中也要恪守信用,不缺斤少两,不弄虚作假,要公平交易:“当你们卖粮的时候,应当量足分量,你们应当使用公平的秤称货物,这是善事,是结局最优良的。”伊斯兰教把人与人之间的信义提高到了信仰的高度,可见其对于恪守信用的重视程度。

4、发展伊斯兰教服务社会、扶贫济困的社会作用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伊斯兰教经典教义中明确规定的一项伦理道德规范。伊斯兰教强调社会的公平和友善,主张扶贫济困,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倡导对失去生活能力的人等弱势群体施以援手,使其能维持基本生存,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善举”本身就是穆斯林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各地伊协在经济自养逐步发展但仍有困难的情况下,多次拿出资金支援救灾、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体现和发展了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宁夏穆斯林福利协会自成立以来,吸纳慈善捐资、扶贫济困,先后为良田镇引进了建设200套住宅、一所幼儿园、一所诊所、一座清真寺的无偿捐资项目。同时还在宁夏其他地方捐资修建了20套住宅、1座教学楼、32眼水井,并到农村开展义诊等活动,2007年,该福利协会又吸收国际伊斯兰慈善机构捐资的200多万元建成了穆斯林孤儿院等。

伊斯兰教的这些善举,从其经训原则出发,发挥其服务社会、热心公益、关注弱势、不计报酬的伦理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为加强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精神财富培育人。伊斯兰教理念中所倡导的两世吉庆、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公平适度、自然平等、宽容中道、仁爱友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有相通之处。因此,要大力发挥伊斯兰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伊斯兰教穆斯林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印尼·雅加达
价值观(二)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点评)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