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养心两相得

2016-05-07 10:30张素婷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3期
关键词:读后感名著人文

张素婷

【摘 要】

语文作文人文学科,担当着人文教育的重要职责。而经典文学名著正是良好的德育和美育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走进经典,有利于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提升文学审美水平和人文品格。

【关键词】

人文 阅读 名著 心灵

教育部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明确具体地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更明确指出:阅读与鉴赏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实践于教学中,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人文意识,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教育,利用文学作品的阅读适时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

只是在当今的文化和学校教育的环境中,高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着急。具体的问题有:

1.素质教育的理念虽早已传播深远,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功利教育思想仍深深影响着教师和学生,以致语文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的理解,阅读的功利性过盛,故而谈不上有深刻的阅读体验和收获,人文素养普遍不高。2.学生素养意识淡薄,日常阅读取向多为消遣性阅读,而非积累性阅读,所以深刻而厚重的文学经典名著更让他们望而生畏,语文老师推进起来举步维艰。

在繁忙的学业之中,如何推进高中生的名著阅读,又能让他们读有所得呢?那么,语文的阅读势必不能“无为而治”,听其自然,语文教师应致力于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深刻的阅读体验,真切感受阅读的快乐与收获,树立阅读自信,激发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阅读行为由任务行为成为自觉行为。

一、充分挖掘名著中的人文教育资源

经典名著不是风行一时的网络畅销书,而是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学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阅读名著,不仅能丰富积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能陶冶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因此有着显著的德育功能和得天独厚的美育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升人文素养的号角呼唤着经典阅读。

语文,是最典型的人文教育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教书”,更应该着眼于育人,在引导学生读书应考的同时,更要充分挖掘学科的人文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在文学阅读中感受正能量,体会深刻的思想,从而对宇宙、生命、人生等拥有自己的思考和格局观,在心中种下善恶的是非评判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匡正思想,激励人生,健全人格。例如一部《三国演义》,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征战杀伐的乱世,还可以看到一批有血有肉的英雄,历史的功过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英雄们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是很好的人文教育的资源。当然,其间少不得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二、问题引领,促读启思

阅读经典名著也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教育。然而在当今的高中生阅读现状下,名著的人文价值较难被学生感知。文学名著属于学生自主性阅读,学生的阅读难免存在功利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就如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学生也普遍满足于“看过”,就是了解情节,而一部《红楼梦》里面有多少诉不尽的价值,学生是无法体察的。而老师费时去抓名著的阅读,也是不现实的。这里建议老师合理设置几道思考讨论题,一则促进和检验阅读,二则有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现实,从而获得较深的心灵感悟。例如高一年时让学生阅读《红楼梦》,学生有种如临大敌之感,尤其是男同学。于是,我就根据阅读的进程每周设置1-2个讨论问题,固定用周五的课来让学生讨论。其中我设计的一次问题是:贾府的人为什么更喜欢宝钗呢?那你更喜欢宝钗或是黛玉?那次,同学们看得很认真,讨论起来都有理有据。后来,我就顺势地引导同学们去思考人际交往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的问题,学生因此也会去思考“个性和人和”之间的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引导学生阅读时想想问题,读后谈谈感想,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一种爱动脑好思考的好习惯,语文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厚,思想的锋芒也会越磨越锐利,阅读才能走向深刻,而学生的心自然会被阅读牵引。

三、活动促读,寓读于乐

阅读经典是享受孤独的过程,许多同学无法坚持静心细读,往往虎头蛇尾,浅尝辄止。所以,通过一些活动手段来促读是不错的方法。我常用的有:写读后感、读书交流会、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这里重点谈谈写读后感这一最普通的方法。这是很多老师都有要求的,只是,我觉得还应该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规范,否则,学生想得不深,写得浅薄。比如,我要求学生解读或评论作品时,要有观点,还要结合文本说清理由;或者从作家作品横向联系到“我和我的生活”;或者围绕作品的一点纵向去思考它的发生、发展和趋势。规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读后感才初见一点思考的光芒。比如,高一时教授现代诗歌,我就让学生阅读名家经典诗集,虽尚难深读,但我想,能够就着自己的阅读体验,做出自己的一点思考,并能“我手写我心”,这是让阅读走进心灵的发端。有一个学生写了题为《飞鸟留痕——<飞鸟集>给我的心灵洗礼》的读书笔记,很长,其中有一段是:

“谢谢火焰给你的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正在我们面前照亮我们的人,但绝不能忘怀那些在我们身后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鲜花固然美丽,但我们在感谢鲜花给予我们视觉上的美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绿叶,因为他造就了鲜花的繁盛,更应感谢泥土、雨水和阳光的默默付出。当有朝一日,我们得到机遇的眷顾,我们除了感谢命运,更应感恩亲人、师长、朋友等一切让我们拥有今天的人。

此外,我还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来推进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比如,学生正在阅读《三国演义》,我就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探究课题——还原三国英雄的历史真面目。那么,学生不仅要去阅读原著,了解原著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描写,还要去查阅我所推荐的名史《三国志》。在比对和研究过后,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文学家的心怀和史学家的风骨,在交流碰撞中体验阅读和表达的快乐,阅读《三国演义》就渐成一种自觉行为了。

文学也是人学,文学阅读要产生人文教育的效果,是离不开人的生活土壤的。只有在经典阅读与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之间架起思考的桥梁,文学名著里的智慧和思想的光芒才能照进读者的心田。语文教育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语文本领(如阅读、表达、交流等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实用目标,而教育学生如何放眼世界,懂得生命的价值,明白是非善恶,提升心灵境界是语文课程终极的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读后感名著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如何写读后感
国外名刊名著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大闹天宫》读后感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