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07 10:30凌晔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3期
关键词:荆轲学案知识点

凌晔

【摘 要】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教育领域的“微时代”序幕也相应拉开。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要注意“微”和“精”这两个要领。

【关键词】

微课 语文 课堂教学

自从萨尔曼·可汗通过网络视频成功辅导了他外甥的学习继而成立了可汗学院后,“慕课”“微课”便以星星燎原之势风靡了全球,也促使了国内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番变革,下面我就以《荆轲刺秦王》为例,来谈一谈我对微课的认识。

一、《荆轲刺秦王》自主学习导学案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完成本导学案内容。

学生自学:

1.了解时代背景及《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2.借助工具书标注字音(字音略);

3.结合注释通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重点字词;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中“易水诀别”段,感受荆轲离别时的义无反顾及场面的悲壮;

6.梳理文言基础知识(知识略);

7.解释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略);

8.标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并指明是何种类型的句式(略);

9.整体感知:荆轲刺秦王的缘起是什么?做了哪些准备?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展现了哪几个人物的形象?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10.微课助学:微课1,微课2,微课3(略);

11.学生合作探究;

12.在线测试。

二、本课导学案分析

1.本课的知识点集中在导学案的1—9项。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与能力自由选择,无需全部完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本微课的导学案就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内容由自己决定,学习顺序由自己选择,学习次数也是自己把握,学生主体性更加鲜明,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第10项是老师录制的三节微视频,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为双向的支持性教学。传统课堂上,教师要在45分钟内完成若干教学目标,知识体系严密,教学过程严谨,可因为学生程度的差异性,常会出现部分学生还没弄懂上一知识点就被迫进入下一知识点学习的现象。而学生也常因为所接受信息太多学习效率低下。这是传统课堂的不足,而微课形式灵活,内容明确,在10分钟内只解决一个有实际意义有针对性的知识点,学生学习效率也能有所提高。

如《荆轲刺秦王》的微课,有战国时期的时局图,有荆轲刺秦王的短视频,有文言语法知识的讲解,有人物性格的分析等。这些微课内容明确,篇幅短小,互不干扰,教师依据认知规律设置的以上知识点,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有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归纳总结语法现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对于茫然不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进行消化思考,避免因被动学习所造成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已经掌握的知识无需再进行学习,也为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有更多精力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达到最大化。

3.第11项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上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他们解决疑难,共同进步。

4.第12项的在线检测能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老师及时关注并辅助进度落后的学生。

三、语文微课的特点和制作要领

我认为微课在于“小而美、微而精”。其最大特点在于“微”,内容短小,知识点明确,学生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因此,微课视频在制作时需要开门见山,清晰传达某一知识点,切记拖泥带水。如《荆轲刺秦王》的微视频可以选取陈凯歌《荆轲刺秦王》电影的易水诀别片段,通过细腻的画面来感受秋风萧瑟的意境,了解各色人物的内心波动,把画面的感染力与文字的表现力两相比较,体味文字独有的魅力。如果在制作时选取整篇电影就显得太长且无法突出重点。

语文微课的制作要领在于“精”。曾经,我一度认为,微课只适用于理科学习,因为理科的各知识点之间是独立的,而语文中课文具有完整性,若将此切割为若干个点,势必破坏文本内在的逻辑性,也扼杀了语文的灵性,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是对微课认识的不足。其实任何课文都集中了若干知识点,只要把它进行有效拆分或浓缩,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都能成为优质的微课程。如诗歌可以从表现手法分出若干知识点,小说可以从三要素入手,古文可从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制作独立的微课。因此在教学知识点的选取上要适当,可以是课文的重点或难点,这是要“精准”;同时微课制作的素材是多元的,可以有效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多方调动学生的感知,这是要“精美”;同时最主要的,微课不同于微型课,传统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而微课在录制时,教师并不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录制时要心中装有学生,既要考虑优等生又要考虑后进生,要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及层次性地设计不同教学内容,明确每一段视频的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片段式学习,这是要“精细”。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进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已经势不可挡,如何真正融入日常教学,促使教学最优化,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一山.语文“微课程”设计的三个原则【J】.语文知识,2014(04)

【2】张一山.高中阶段微课学习生活的基本特征【J】.课程研究,2014(09)

【3】张一山.高中语文微课设计的四种理念【J】.新课程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荆轲学案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比例尺(一)”导学案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