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经济后果及对策研究

2016-05-08 18:12戴春艳
关键词:经济后果营业税增值税

戴春艳

摘 要:营改增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际贸易转型升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顺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全面改革、税收发展及征管体制改革的需要,“营改增”的推行势在必行。通过研究分析,“营改增”在试点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行业的税负不下降反而提升、在短期内地方的财政收支压力变大、地方与中央的财权出现矛盾等问题。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一些问题慢慢地显现,而其中,试点的行业范围比较小、国税和地税之间的征管矛盾是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随着营改增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该关注不同行业之间的税负变化,并且适当地调整税率来保持税收的中性。同时进一步来扩大试点的行业范围,完善增值税完整的抵扣机制。最后调整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的比例,从而来保障地方财政的高效运行,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地推进增值税的立法,进一步来化解营改增改革的阻力。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经济后果;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56-2

0 引言

1994 年,分税制的改革确立了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制度,这个制度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的。但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曾经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营业税,却已经严重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营业税急切地需要改革,然而,增值税发展的已经很成熟,刚好能取代营业税。因此加快推进营改增的步伐,实现我们国家税制体系和国际的标准税制体系相接轨,就成为了新一轮税收改革的主要内容。然而改革就会产生困难,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 “营改增”总体现状的分析

在营改增改革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当前的税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也需要更深层次的发展、经济的结构也需要进行调整、税收的征管也需要优化等等情况下,我国很有必要对增值税进行扩围。然而,也可以着重看出,增值税在扩围的过程中,必须重点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地方的税系构建,对与税基与税率,都要进行合理的设计,然后再次对地方的主体税种进行进一步的规划、确定。

营改增的改革在进行的过程当中,在不同的企业产业和行业以及经济上都具有减税的效应,也指出了营改增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更深层次的效应:分工的深化和结构性的调整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这些都会有效地提高发展的质量,也会改善发展的效益,最后能使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改变。在营改增改革的大情况下,实行改革使税制的结构得到优化,同时也为地方的税系进一步的完善提供重要的机会。

改革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尽管一些行业的税负提高了,但是营改增改革导致的所有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现象也是我们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同时在现在结构性的减税情况下,应该重视我们国家流转税和所得税以及间接税和直接税的比例失调现象,同时注意地方的税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随着营改增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上改革之后急需完善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从不同行业的视角出发,下一步营改增改革的重重之处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业和建筑业以及金融业和不动产交易等等的行业之间,同时“营改增”应注意避免国家的减税风险和财政补贴的风险以及征收管理的风险,也应该注意处理好增值税在税收中性的要求下,税率的档次较少以及各行业之间差异较大的矛盾。古话云“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也具有这种现象,现在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从全局以及细节两方面来把握。同时对成效与问题的根源都要进行深入并且系统的分析,这样既有益于对营改增改革形成全面且客观的新的认识,也有利于从全局这一方面出发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添加动力。

2 营改增试点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营改增改革进行了1年多,试点的地区取得了不同的成效与经验,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下面就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说明:

2.1 营改增的税收政策是不完善的

在试点的地区,由于改革的配套政策并没有立即跟上,甚至有些政策到现在都还未出台相应的可操作的具体细则,这就导致营改增改革中,一些具体的规定不具有操作性,同时企业在进行税务处理的时候,也无法完成规范的操作。

2.2 其中一些试点企业的税负不降反升

改革的过程中,一些试点的企业,特别是部分的物流企业,它们实际的税负不降反升了。中国物流与采购的联合会在2011年3月对65家不同的物流企业进行调研,2008年到2010年三年之间的年平均营业税,它们的实际负担率为1.3%,其中还包括货物运输业的实际负担率为1.88%。在实行增值税了以后,虽然可以进行抵扣的购进项目很多,但是它实际的负担率也增加到了4.2%。同时在营改增改革的试点过程之中,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明确,其中包括:物流企业的适用税率是不明确的,企业集团和他的分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无法进行合并然后缴纳增值税,还有增值稅的发票征管以及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合理。

2.3 税率的结构设计是不合理的

按照营改增改革的方案,现行的增值税率有17%与13%的两种,改革后新增了11%还有6%这两种较低的税率,其中还包括交通运输业的税率是11%,研发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的适用税率是6%。当税率确定的时候,对税率结构的设计也不是很合理的,对于不同行业之间的划分也是不够完善的。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某一个特定的行业的税收改革,首先需要计算试点的企业进项比例,然后据此制定更加合适的税率。

2.4 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不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该缴纳的税额=同期的销项税额—同期进项税额。因此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进项税额的多少,直接影响最终纳税额的多少。在试点的地区,交通运输业和物流公司等等,都是因为进项税额过少才造成应税额的过多,最终导致税负的增加。除此之外,一些服务业的企业,它们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的费用加上房屋的租金再加上物业的管理费等等,同时,这些支出是不可以进行抵扣的,然而其他部分虽然可以抵扣,但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较少,因此导致这类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收益不多。

3 对策与建议

调整增值税的税率,同时保持税收的中性,继续扩大试点的行业范围,使增值税的链条机制完整地运行,调整中央和地方税收分享的比例,从而来确保地方财政的高效运行,推进营改增改革的顺利推展。

3.1 保持地方的财力稳定的同时,适当提高地方增值税的比例

首先统一了税制,服务业的营业税被全部納入到增值税的范围后,所有的增值税收入都被作为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然后对分享的比例再进行调整。营业税作为地方的税收主体被取消了之后,还要为了保证地方财力的不下降,就需要我们相应地对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比例进行分享调整。

3.2 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地方主体税

营业税被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之后,地方的主体税种就缺乏了。因此,地方急需寻找一个新的主体税种,同时还要合理对辅助税进行调整,从而使地方税制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地方主体的税种应努力具备税基较宽、税源丰富、增长潜力、便于征管等特征。最后,积极地培育新的地方主体税种,其中资源税和房产税都可以积极培养成为地方新的主体税种。

3.3 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转移支付的力度需要加大

由于我国税收制度的不合理,财力性包括专项性的转移支付都不是很完善,随意性较大,都有私自挪用的问题。因此政府急需进行法制化建设,更加规范的制度也应该加快出台。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不等,人口和资源以及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等原因,再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与经济的目标,最后确定合理的转移支付结构,从而使转移支付达到均等化的程度。对于调整分成比例的方法来说,改变转移的支付手段更加方便,它可以在税收的分成比例不合理的时候,使地方的财政缺口得到弥补,所以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转移支付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胡怡建,李天祥.营改增的财政收入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模拟估算[J].财政研究,2011(9).

[2] 孙钢.增值税“扩围”的方式选择——基于行业和体制调整的影响性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2).

[3] 陈钢.“营改增”对我省经济税收的影响分析[D].江苏省国税局收入核算处,2013.

[4] 王欣,江苏苏州.“营改增”财政扶持工作成效显著.中国税务网,2014年2月26日.

猜你喜欢
经济后果营业税增值税
“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的几点思考
国外增值税与国内增值税的比较
内部控制审计文献综述
对我国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的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表外负债与企业投资效应的关系研究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关于餐饮业征收增值税的若干思考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6.按月申报营业税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