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视域的打开与发展

2016-05-14 12:24陈元芝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视域学生

陈元芝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的确,浓厚的阅读兴趣,宽阔的阅读视域,良好的阅读氛围,高尚的审美品位,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理想体现。那么,如何实现这样的理想,引导学生逐渐打开语文阅读的宽阔视域提高审美品位呢?

一、营造学生宽视域阅读的良好氛围

学生有阅读的启迪,才会有阅读的欲望;有阅读的品味,才会有高雅的情怀。能精选一本蕴含丰富的书籍,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品读中,逐渐丰厚内心的积淀,提高审美的品位,从而自觉地拓宽阅读的视域,自然地走进审美视野下的宽视域阅读的圣地。这是笔者教学和引领学生阅读的理想境界,也是课标要求的“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的目标。

什么样的文本能有这样的功力呢?我搜寻和比较了很多书籍,感受到了他们不同的魅力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宽视域阅读的必要和可行性,结合教材课文安排的特点和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梯度,我做了这样的规划和尝试,7上引领学生共读《论语》,7下诵读《三字经》,8上美读《笠翁对韵》,8下走进《唐诗三百首》,9上9下品一品《古文观止》。这些凝聚着古人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浓缩了中华文明的经典作品,在同学们共同的阅读和品味中,降低了独自阅读的难度,提升了美读的品位和趣味,营造了良好的宽视域阅读的氛围。

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这样的共读呢?每天读、背一小段,感受内容的趣味,知识的丰富,前人的智慧,语言的优美等;教师或学生介绍其中包含的经典故事,加深阅读的理解,激发阅读的情趣;或者教师提出一点疑问,启发学生质疑,学生课外再以网络查询等形式释疑,课上再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探寻的成就感,继而进一步拓展阅读面,丰厚内涵积淀;或者安排课前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有所准备,有所表现,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根据学生个体的阅读情况和本班学生的整体特点,只要是适合的便是最好的。

二、呵护学生宽视域阅读的广阔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为初中生来说,他们的阅读都有一定的基础,个人的阅读兴趣也会各不相同。我们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需求,以更宽阔的胸怀和富有审美意识的眼光,来呵护他们宽视域阅读的广阔空间。

如,一位同学因朋友们对《笑猫日记》的讨论,触发了她无知的隔膜感,引发了希望加入朋友讨论的欲望,使她迅速提升阅读的兴趣,阅读中她也被那只会各种笑且有思想的小猫所吸引,她也被文字所酿造的“心灵鸡汤”所滋养。由此喜爱上了这位给她“煲鸡汤”的作家杨红樱,于是她对这位作家的系列作品的个性阅读便展开了,她说:“《淘气包马小跳》里面的马小跳顽皮淘气,但却对小动物极富爱心,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许多男孩子的影子;《女生日记》里面的冉冬阳是一个善解人意、情感丰富的女生,而她仿佛是很多女孩子的写照;《漂亮老师和坏小子》里面描述的那位米兰老师正是我心目中所喜爱期望的老师。”后来,由对杨红樱这位儿童作家的喜爱,晕染到对其他儿童作家的喜爱,像曹文轩、秦文君、伍美珍等,由此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便进入了她的阅读视域。

另一位同学在她个性拓展阅读体会中写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我很小的时候,曾轻轻吟读这些美丽、轻盈的句子,幼小的我心里漾起了一份别样的纯净、透明、安适……我记住了《诗经》。《诗经》之美,美在自然淳朴,千百年来,岁月不曾抹去她绝美的容颜。而那帝王的霸业,美人的浅笑;征夫的彻夜难眠,诸侯的宴酣之乐……一点一滴,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逝去。但她却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诗歌阅读的大门。”顺着古典诗歌的流脉,她又阅读了屈原的《楚辞》《李太白集》《杜甫诗选》《唐诗三百首》等。一路读来,她深有感触:“诗歌在唐朝可以说是达到了创作的顶峰。诗人们用自己的笔,用大唐的发髻挽成了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精美的唐朝画卷。在这一环一环的阅读中,我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中国古典文化的多彩。”

由此可见,学生的个性化拓展阅读是可贵的,他们带着自己特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浓郁而广泛的阅读兴趣,走进了他们心中高雅的阅读殿堂,享受着自主阅读的美好空间。当然,教师也应以适当的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和特殊体验,发现困惑或须要调整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和矫枉,以利于学生宽视域阅读的顺利拓展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丰富学生宽视域阅读的内容价值

现代人才观认为,传统的单一专业方向的培养人才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是具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即通才。美国对1 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做了5年调查,发现这些人大多是以博取胜,很少有仅仅精通一门的专才。

我们所认识的很多著名文化学者也都是这样的通才。如,台湾著名文化学者蒋勋先生就是一位博学的人,他在台北故宫上课期间,随前辈庄严先生、那志良先生、谭旦冏先生、李霖灿先生阅读碑帖、书画、铜器、玉石,课余也随他们时常行走于山林烟霞中;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王立群教授也是一位文、史贯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先生还曾是安徽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的学生。正因如此,他们的讲座才能那样的博古通今,中外并蓄,各学科各领域自由的游走,让听者如沐春风,如享盛宴。

我们的语文宽视域阅读,也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阅读,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拥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使他们的阅读更有价值。一位学生阅读历史书籍《上下五千年》,其中“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吸引了他,《论语》是怎样的一部神奇的书呢?这引发了他阅读《论语》的强烈愿望,阅读中感到困难时,又买来了《于丹<论语>心得》,在“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的心得启示下,更深入地阅读《论语》,感受前人的智慧,体验到自己血脉中流淌着的儒家精神,中华文化的传统。这位学生融通了历史与文学的阅读,使他的阅读视域逐渐拓展开来。

另一位学生在英语课上听了老师对英文电影《霍比特人》的介绍,于是课外网络搜索看完了中文字幕的英语电影,仍意犹未尽,又在网上购得中文译本的书籍阅读,这使他对托尔金的“严肃奇幻”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向往,既而在网上查询了托尔金的有关资料和其他书籍,由此他的阅读视域随着这条线便逐渐延伸了,后又阅读了《魔戒》三部曲、《精灵宝钻》等,现正阅读英文版的《未完成的故事》,稍感困难,正翘首以待中文版的《未完成的故事》面世。这样的学科渗透,相互补充,既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和价值,又启发和拓宽了语文阅读的层面,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四、延伸学生宽视域阅读的美丽时光

当今数字时代,电子信息传输高速便捷,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强大,网络文字、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手机“有声小说”,喜马拉雅“路上听”的开发,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为多样的素材,为他们的宽视域阅读延伸了更多的美丽时光,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听我想听”。网络上更多文化学者的阅读引领也随之进入了学生的视界,如蒋勋先生的《细说<红楼梦>》、莫砺锋先生的《唐诗气象》、郦波先生的《曾国藩家训》、王立群先生的《王立群读史记》等,内容丰富,素材庞大;还有更多形式的阅读也百花齐放,如《论语》跟读版、诵读版、中速吟诵等,各种需求,应有尽有。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帮家长择菜、打扫卫生的时候,也能享受这样美妙的阅读时光,感受文字的美丽,提高文学的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能“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这样的网络补充,正可实现这一目标,它很吻合时代的步伐,也很契合学生的喜好,使学生的宽视域阅读形式更丰富,路径更宽阔,效果更明显。

五、激励学生宽视域阅读的兴趣成就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激励理论。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是一个人追求目标、争取成功的一种内驱力,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成就需要的人,对成功有强烈的要求,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只要对其提供合适的环境,他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课标中要求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与交流,也与学生“成就需要”的心理相吻合,有助于他们积极意识和健康心态的养成。这样的活动,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展现的舞台,为他们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得以呵护,阅读成就获得肯定。

阅读活动展示可以有哪些具体的形式呢?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比如,课前演讲展示与评价,“宽视域阅读”手抄小报评比,文学社刊精品刊登,学校大会表扬颁奖,阅读摘要与好书推荐展览,阅读的独特感受与阅读视域打开的个性渠道的交流等。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宽视域阅读的成就。使学生在互相启发与激励中,有更广泛的阅读涉猎,有更浓厚的阅读兴趣,收获更多的阅读体验。

总之,引导学生语文阅读视域逐渐打开的路径是多样的,也是宽阔的,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与交流的展开,会有更加丰富的方法更加有效的途径,带领我们的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拥抱文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感受世界璀璨的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文明。

(此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审美视野下初中语文宽视域阅读的策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批准号:E-b/2013/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210018)

猜你喜欢
视域学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快把我哥带走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