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 19:12蔡沐芬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字语文教学

蔡沐芬

商品经济时代,电影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电视上、在影院里随时可以看到,学生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一流行元素的影响。那么,是否可以让电影为语文所用?如何让电影为语文所用?怎样运用电影元素才能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笔者经过思考、实践,认为电影可用,并且可以用好。

一、电影进入语文学习的原因

1.二者的主题殊途同归

电影用画面表情达意,而语文课文以文字传情,二者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完全不同,但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颂扬,对人性多角度的揭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探索等内容与语文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高尚的价值观念”“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教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等宗旨是一致的。应该说,电影与语文教学在人文性的追求上是一致的,即使在这个以票房收入为唯一标准的商业化时代,那些用重金“砸”出来的电影大片,同样有值得肯定的人文价值的内容。而且电影中所蕴含的某些导演的人生价值观,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空中之城》等动漫电影,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侏罗纪公园》,张艺谋的《活着》《一个都不能少》等电影,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一旦为学生领会,对于提升其人格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2.二者的形式不同,但表现重点相似

每部优秀的电影几乎都有一个或数个画面,或刻画人物、或书写景物,生动感人,给读者带来较大视觉冲击并留下深刻印象,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处。如果拿一篇课文来比方,这样的电影画面就如一篇课文的重点段落,这些段落或是生动形象的人物细节刻画,或是表现主题的景物描写,但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切入点。对这些段落的分析把握是教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着力点,也是考试的重点。而在电影中,对那些“点睛”画面的理解是领会电影内涵的关键,是提升学生“悟性”的关键,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人生,又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最关键的是,这些画面是电影转化成文字的重点。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不应对电影充斥生活的现实视若无睹,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优秀影片,让影片中的优秀元素为语文所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其文学修养。

二、电影为语文所用的形式

1.用画面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电影最直接的利用莫过于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引用电影镜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上《土地的誓言》《亲爱的爸爸妈妈》时,给学生播放电影《南京!南京!》中的日本侵略者屠杀我南京民众的画面;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前给学生看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画面,用视觉影像刺激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从而更深刻真实地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战争的残酷。上完《爸爸的花儿落了》后,让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更能让学生理解那个时代与当时背景下的人与人性。

2.用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

很多优秀电影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有极大帮助,然而有些电影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内容庸俗不堪。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就有必要帮学生甄别、选择。笔者一直坚持与每届学生一起看一部好电影,如《阿甘正传》是必看片之一,看完后与学生一起写一则观后感。毫不夸张地说,执着、单纯的阿甘对很多学生的影响超过任何一篇课文,这就是语文教学目标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真实体现。同时,我还将一些大片作为语文作业布置给学生,将学生看选秀片、娱乐片的时间转化成看优秀电影,看完后上交一则观后感,只要截取其中一个角度浅显的论述即可,还每月抽一节语文课做交流。这些影片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提升了学生素质。

3.将大片画面转化为感悟文字

电影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其画面本身就来自于剧本,来自于文字,也就是说,电影的画面首先是由文字转化成的,那么可不可以将电影中的经典画面通过观看和感悟后再次转化成文字,并有意识地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虽然这种转化须要对文字极度敏感的学生才能做到,但笔者一直认为,对于可塑性极强的初中生而言,活学活用是可以通过培养实现的。因此,笔者坚持让学生看好电影,同时培养学生对电影画面感悟与描绘的能力。具体操作,如:开专门电影写作课。以教师的作文为范文全班点评,并归纳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将令自己心动的电影画面组织成文字,写入日记、周记、作文。周记写作是班级写作训练的重点,要求每位同学练习两到三篇,每半月进行小组选评,选出“最有灵气的同学”,鼓励更多同学赏电影,绘感悟,做文章。

商品经济时代,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如何让“大语文”教学的内容更为广泛,如何让语文教学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相信只要每位语文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实践,这一个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语文教学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225800)

猜你喜欢
文字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种出来的“逍遥居”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