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2016-05-14 19:12杨继兵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情操课外阅读德育

杨继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比如说诗词歌赋、经典的四大名著以及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大家们,都深深的融入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的结晶,这些文化,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以及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能够有效的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 语文德育渗透的原则

1.增强德育意识

从整体来说,教师把德育内容全面融合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很难,尤其是课堂教学,因为没有人监管,所以教师对于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没有提出要求,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缺乏对德育的渗透,那么语文教学对于知识的学习将会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该有的效果。有一句话说的好“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离开了德育,语文就好比是露出了河床的枯河;离开了语文,德育就像是缺少绿叶的光杆”,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来源,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渠道,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2.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适当地对学生开展德育,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操,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启发,对当时地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深度挖掘,目的是为了唤起广大民众的觉醒,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于国家深深的担忧之情,这样一提醒,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课文学习中的德育内容。

二、 语文德育渗透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品格,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联系着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因此,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要求,语文教学应当是充满活力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让学生体会自己对作品独特的情感。

德育渗透目的是培养对祖国,对家乡的感情,培养对亲人和友谊的感情,培养对于生命热爱的感情;其次还有对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人们助人为乐,宽容待己的精神,是对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还是培养人们思想道德情操的一个地方。语文教学应当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进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教师充分挖掘学科优势,努力挖掘出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一方面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 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

1.发挥教师主导性,把德育渗透课堂中

教师作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参与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具备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也应当注意开场白的设计,不能拘泥于形式,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应当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语文的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渗透德育精神,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学习当中,必须结合特定的情况进行德育。而且教师须要把握作文教学,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设计作文题目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和德育相关的内容供学生写作。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积累记忆一些名言警句,开拓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启迪。

2.开展第二课堂,完善德育

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因为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课外阅读不仅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加其知识的技能和储备,还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意志进行磨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视野以及学习成绩,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3.关注时政,凸显人文魅力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领导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功底,同时也须要通过提高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青少年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模仿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个人道德能力、修养以及言行举止的提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境界。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菜子学区(748108)

猜你喜欢
情操课外阅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