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研究

2016-05-14 23:15刘燕覃小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激励思想政治教育

刘燕 覃小林

摘 要:激励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通现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使用频繁但脱离实际,激励形式多样但比较陈旧,同时激励收效不足常常导致激励扩展空间不够。这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经济、多元文化以及领导体制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完善,必须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价值的认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方法,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081-03

激励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所使用的调动对象主动性的一种手段,教育者为了提高大学生主观能动性而常采用激励的方法。因此,激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现象,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它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深入持久地开展,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激励使用频繁,但脱离实际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有的是在学校层面展开的,有的是在个体层面展开的。一年一度的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表彰,很多都是集体层面的。有时教师的一句话的肯定和一个眼神上的鼓励都有激励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虽然使用频繁,但是仍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首先,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大学生们的思想变化纷繁复杂难以掌控,教育者在运用激励时,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思想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发展,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差异性难以了解。其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本来就是教育的起点,激励要回归生活,但是现实激励却有一定的差距很难做到位。在学校生活中,有些学生靠勤工俭学维持生计,导致他们对激励的期望值比其他同学要高,然而教育者在奖励时却忽视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和需要,让这部分学生对激励丧失信心。最后,脱离学生的个性实际。每个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都是不一样的,具有个性差异,但教育者在激励时却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而是片面地追求集体的统一性,激励的针对性往往不强。

2激励形式多样,但比较陈旧

当前,各类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意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也随之增多。但是运用现代化手段方法进行激励的不多,很少做到与时俱进,依旧在按部就班地采用以往的激励方式。这种现象使得教育者的激励思路被束缚,也影响了激励本该发挥的作用,这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道路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多采用正面激励忽视负面激励。正面激励是对激励对象的肯定与奖赏,而负面激励则是对激励对象的否定与惩罚。激励在这些教育者看来就是各种奖励,比如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以肯定学生的思想行为,并且认为惩罚学生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不加使用。其次,多采用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虽然学生需要一定的物质刺激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但是一部分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激励时,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也喜欢使用物质激励,忽视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造成激励片面的物质化,使利益成为激励的主宰。最后,多采用短期激励忽视长期激励。目前,教育者大多以短期激励为主,并没有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激励,缺少在激励后继续对学生进行观察和鼓励。

3激励收效不足,扩展空间不够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激励开始显示它的重要性,教育者也加大了对学生的激励力度,丰富激励的使用手段,通过对学生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潜力。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没有从实践的范围上进行扩展,扩展空间不够,收效不足。首先,学生成长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激励中,教育者很少注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在奖励时大多只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其优劣。在举办社团活动等校园活动时,更多的是注重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次,学生思想观念的认同没有得到重视。对学生的考察和评估仅仅限于学生对思想知识体系的记忆层面,忽视了学生对思想知识内涵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有所滋长。最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没有得到多方面支持。家长过分地依赖学校,而学校也没有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配合,在激励时孤军奋战,缺乏支持。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影响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不仅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和手段,其作用是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文明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造成了重要影响。首先,无序竞争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造成影响。竞争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它不仅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深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中。由于“竞争激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不是一种自由、自发的行为”[1]。所以也会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中,但是这种竞争常常带有无序性,这就给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带来严重的后果。有些激励导致了学生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虽然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但是这种过度重视利益的现象导致了学生不惜在成绩和名誉上弄虚作假、对激励者进行贿赂等。这就使激励变成了让大学生之间互相争斗和追逐自我利益的导火索,这不仅违背了激励的初衷,也削弱了教育者实施激励的效果。其次,等价交换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造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存在着一定的“等价交换”现象,激励工作以学生的成绩排名和职务为依据,这种激励现象受到等价交换思想的影响,它使教育者在激励时忽视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最后,诚信缺失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造成影响。当下社会的不诚信现象使教育者在激励时的认同度大打折扣,学生经常怀疑受激励的榜样和典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受到影响。

2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的不断扩大,主流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在价值观选择上出现盲目和困惑等现象,加大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难度。首先,享乐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造成影响。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良观念的影响,讲究吃喝玩乐,沉迷于浅薄的精神追求。这些都导致教育者在激励时无法对学生良好消费习惯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难以得到认同。其次,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造成影响。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不仅让一部分学生追随它,甚至使部分教育者都接受了它的观点,当学生对生活迷茫时、生活态度消极时,教育者很少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采取措施。有的教育者对激励抱有虚无主义的态度,在激励时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对激励的标准也有所下降,缺乏传播“正能量”的激励意识。最后,等级特权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造成影响。杜威曾说:“希望得到尊重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3]显然学生是希望得到一定的尊重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一传统的等级观念一直延续至今。这种激励模式,导致教育者很难带着平等和民主的态度走向学生,很难将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来看待,甚至会出现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起码的人格认同,导致师生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教育者更多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单向激励,并没有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同样具有平等人格的对话主体,缺乏让学生参与到激励中的意识,因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去激励学生。

3领导体制缺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由于学校部门分工不够合理,权力过分集中,领导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各部门配合不够,导致激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大部分控制在一个或两个人手里,这就导致激励难以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有效实施,从而导致与激励本质相悖的现象出现。首先,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不够重视。他们忽视了激励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难以将激励很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考核不够全面。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考核的机制无论是在基本概念,还是范畴标准上都还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很多具体的方案甚至没有正式形成,导致教育者在激励的考核内容制度上过于随意零碎。教育者经常只是凭学生课程成绩单来评优,忽略了每个学生丰富的生活世界,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激励考核方案,对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难以准确把握。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各个主体各自为政。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实际运行中,学校各主体之间缺乏系统性和合作性,经常让激励陷入分散状态。激励者不明确激励的目的,甚至对激励执行错误,使学生受到了伤害和打击,在激励的过程中甚至偏离了激励初衷,对学生造成了误导。激励各个主体的互动缺失,必然会导致激励的重复和浪费,也会造成激励的低效,从而影响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良性的发展。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对策

大学生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激励时要恰当把握激励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等一系列情况采取灵活的激励策略,进行科学有效的激励。

1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价值的认识

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相结合,还能够调动大学生向善向上的积极性和潜能,正是这种激励让大学生自觉地朝着正确的目标迈进和努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激励大学生,发挥激励的有效价值,把激励变为每个学生自身的需要。首先,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必要性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完善和社会自我实现。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提高对激励的必要性的认识,才能在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其显著的作用。其次,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规律性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激励的规律性,教育者才可以根据激励规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能够很好地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少走弯路,让学生在激励教育下更快地进步。最后,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时效性的认识。及时地激励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度,而滞后激励则会让激励的效果得不到发挥。所以在教育者实施激励过程中,对激励时机的把握如果不够准确,就会造成激励的效果大大下降。因此,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激励,如果激励不及时的话,会使激励的整体绩效随着时间递减。教育者在激励方面应做到随时激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方法

激励法是“激发人们的主观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正确目标努力的方法”[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多种多样的激励方法和措施。首先,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列宁说:“我们应该记住,除了我们决心要进行的生产宣传以外,还要采取另一种诱导方式,即实物奖励。”[5]教育者在开展激励工作时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满足,让他们的学习条件得到改善。精神激励则是要与学生建立起真挚的情感关系,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颁发奖牌,奖状是精神鼓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这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6]所以缺少了物质激励,激励行为难免流于形式,变成“空中楼阁”,而缺少了精神激励,则容易放大学生的功利心,使激励行为变成“交易”行为,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只有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将整体激励和个性激励相统一。教育者不仅要注意学生个性的需求,而且要对他们进行整体塑造。所以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他们特长的机会。最后,将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相联系。所谓正面的激励就是对大学生的某种言行给予一定的肯定或表扬,而负面激励则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批评或惩罚。教育者要把握好激励的奖励与处罚的平衡点,让学生对激励产生良好的适应,使正负激励发挥到极致。

3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育人环境

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工作的要素之一,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重要外部因素。首先,优化学校激励环境。学校的激励环境包括学校的激励制度、激励机制和激励氛围。学校要经常举办一些正面的宣传活动,如各种演讲会和放映爱国电影等。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把激励教育寓于有趣又充实的娱乐之中,寓激于乐。其次,优化家庭激励环境。家庭是学生最先接触的,也是学生最常接触的生活环境,家庭激励教育更具有持久性,激励效果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家庭对学生激励效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对激励的理解和认知。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励教育方式,让孩子回到家之后能得到鼓励和良好思想的熏陶。最后,优化社会激励环境。仅靠学校或是家庭的激励并不能让学生全面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还应积极构建正面的社会激励舆论环境,使激励的内容与主流价值观一致,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重视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和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使各种激励方法围绕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激励的内容发挥正向作用,使社会正能量对大学生产生持久的、深刻的激励。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二版,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2.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4.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1.

[5]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8.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激励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