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兴趣之火的动力之源

2016-05-14 08:59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智趣探究性人会

“兴趣”之于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兴趣”不只对作文重要,对所有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关于“兴趣”,古今中外的不少名人表达过他们的看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所有关于兴趣的论述,都明确地告诉人们一点: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所在。

那什么是“兴趣”?

兴趣:对某事或物表现出关切的情绪。《现代汉语词典》给出这样的解释稍显单薄,没有完全触及“兴趣”一词的核心所在。

“兴”,多音字,读平声,也读去声。无论是读平声还是去声,都与人的“情绪”有着较大的关系,并且这种情绪往往是激动的、兴奋的。人的这种情绪从何而来,是因为外界的刺激,导致人会全情投入。“趣”,更多的是和人的思维和智力相关,因为有智的牵引,故而会让人着迷,导致人会全神贯注。如果说“兴”趋向于随意的感性,则“趣”更着意于指向的理性。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最终成就了“兴趣”的辉煌。如果拿兴趣的特性在油灯与电灯之间进行选择,“兴趣”更像油灯;它随时可以点燃,一股风也可以将之吹灭。所以,缺“恒”少“定”是“兴趣”最严重的缺陷。

由于“境”的刺激,“情”的生成,才有了“兴趣”;故而,在“情境”中追求自由,享受奇、趣、乐,是兴趣的归属所在。遵照别人的指令、完成别人意志下的任务,是和兴趣无缘的;那些枯燥的、简单重复的、不需要多少智力参与的事情,与兴趣是擦不出火花的。

知道了“兴趣”的一些本质特征,并不等于有了“兴趣”,更不等于能让孩子们有了作文的“兴趣”。要想让孩子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必须对创作及创作过程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与认识,只有让“作文”与“兴趣”的精髓、特征融合,我们才能有一个关于“作文兴趣”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遵循兴趣的发展规律,发展作文的兴趣。

在作文上,我一贯提倡:要想让孩子们对作文产生兴趣,就必须让作文本身变得有趣,要想让作文有趣,就一定要让作文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只有让作文本身具有了探究性,人的思维才会运转起来,才会派上用场。思维动起来了,作文就会充满智趣;因为有智趣性,人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投入到那个“场”与“域”的情境之中,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情感是极其细腻的,从而达到一种不吐不快的情状。这样的状态,会让人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这样的自由会让人着迷,让人沉浸其中,全神投入……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此情此景下才有的,这就实现了作文时的即时性、即景性、不可复制性。在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个性化、真性情的文字。所以,真正的写作、伟大的作品,从来都是生命在痴狂之下的述说与叙写。关于写作本身具有即时性、即景性、不可复制的特点,很多的时候,我们是用“灵感”一词简单取代。“灵感”这种东西,有点像精灵,说它虚无吧,它又真实存在;说它存在吧,它又无踪无迹。世上没有无因的果,灵感不会光顾那些从不思考的大脑。正因为如此,那来去无踪的“灵感”,强调的正是“兴”——由外界人、事、物、景等引发人的感触。这一外界刺激一旦消失,在那一情境下所拥有思想与情感,或是遗失殆尽,或是可能面目全非;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一旦走出那个情境,再也写不出与之相同的文字。这是写作的本质特征,也是其成为艰苦、复杂的精神创造、脑力劳动的原因所在。

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们对作文感兴趣,必须得保证“作文”本身要充满“兴趣”因子(探究性、智趣性),这是内因,也是首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作为教者,遵循写作的特点与规律,懂得“境”的创设、营造,懂得“情”的酝酿与激发,辅之以必要的作文知识与技法,一节能激起孩子“兴趣”的作文课便诞生了。因为兴趣时有时无的不稳定性,所以,对兴趣的维护就显得更加重要,也是更难的。只有让兴趣之火得到很好的维护,让星星点点的兴趣之火燃成不灭的熊熊动力之火,真正的作文能力才能形成,才能拥有。因为,由兴趣才可能培养成一种习惯,由习惯才可能发展成一种能力。

优秀的作文老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是尊重或符合了作文的这些特性,暗合了作文的这些规律,最终实现了在课堂上激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写作,由一时激起的“兴趣”,经过长期“添柴”“加油”的维护,让其燃起“习惯”的熊熊大火,由习惯发展成终生所需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猜你喜欢
智趣探究性人会
智趣游乐园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早餐吃够 人会更瘦
为什么人会掉头发?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为什么有的人会说梦话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