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情 言之有序 言之有物

2016-05-14 14:27陈智文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图法课外书真情

陈智文

作文指导千头万绪,如何对症下药,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以下结合笔者所任教四年级的三个学生“原汁原味”的同题作文,做些分析。

一、三篇同题作文

我和书的故事(一)

有句名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不,我又开始看我最爱的书——《查理九世》了。

你想知道我和书的不解之缘吗?那就听我一一道来。有一天,我和以前一样去学校,一到教室,看见副班长在发书。我走近一看,才知道发的是“查理九世系列”,我也抢了一本叫《看不见的大盗》。我翻开书,一下就被里面的精彩内容给迷住了,下课时一直在看,直到还书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还回去。从此以后,我每天来学校都要借这本书,可是至今还没看完。

书是我的伙伴,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和书的故事(二)

最近,爸爸帮我办了一张借书证,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要知道,我可是一直都想有一张借书证,因为这样就可以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又不花父母的钱,真是一举多得啊!

我一拿到借书证,就激动得大叫:“我有借书证了!”那样子,好像要让全世界知道似的。我美滋滋地想:哈哈,终于有借书证了,我再也不用烦没书看啦!想着想着,我就把借书证放进口袋里,飞奔到图书馆。进了图书馆,我看着那满满的书柜,心里想:该挑哪一本呢?每一本都挺好看的,哎呀,真是急死我了。我挑了半天,才找出一本要看的。于是,我拿着这本书,把借书证给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卡放我这儿,你先走吧……”我顾不上听工作人员解释,就抱着书满怀欢喜地跑回家了。

一回到家,我就坐到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刚刚借来的书。我随着书中的内容一会儿笑,一会儿悲伤,一会儿愤怒,连妈妈的叫声都没听见,真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呀!我看呀看呀,完全沉浸在书海里,不论妈妈怎么叫,我都把她当成“隐形人”。

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看看你,这书有那么好看吗,都让你废寝忘食了。”我虽然不服气,但也不能顶嘴呀,只好一切听从妈妈的指挥了。

这就是我与书的故事。如果你跟我这个爱书如命的人成为好朋友,还会了解更多噢!

我和书的故事(三)

哈哈,想起和书的故事,我觉得太有趣了!别急,我这就讲给你听——“猫捉老鼠”。

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作文书,但是我可喜欢课外书了,可爸爸总是不让我读。没办法,我只好开展第一战——小心之战!

“嘘”,千万不要出声,不然就被“大猫”捉到了。“吱——”我打开神秘的卫生间大门,“嗖”地一声飞溜而进。耶,第一步成功了!正在我美滋滋地看着书时,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哈哈,你呀太小儿科了,这个地方早被我包围了!”啊,被老爸发现了!我只好开起第二战。

第二战——溜战开始!哈哈哈,这下我赢定了。知道吗?我可是溜到我的书房里了。可是,“大猫”从天而降,我被捉了个正着。看来,只好开起大口战了。

大口战嘛,就是口水战啦。我这下可光明正大哦。看,我和老爸面对面坐在沙发上。“大猫”先开口了:“小鼠妹呀,不是我不让你吃‘雪糕,而是这对身体不好,我觉得‘米饭对你健康有好处呀!”我摇摇头说:“是的,但是如果一直没有‘课外小雪糕吃,那我就少了课外知识的营养了……”就这样,你一言我一句,口才不分上下。最后,“大猫”说:“好吧,就让你看课外书,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哦!”我一听更来了精神,忙说:“什么事,直说啦!”“只能做完作业再看书!”我爽快地答应了。

耶,终于可以看课外书了!这是我二年级的事,是美好时光的有趣之角。哈哈哈,我再次迎着太阳笑开了花!

二、三个指导方向

(一)言之有情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纵观这三篇作文,文字水平有高低之别,然所选事例大抵属实;对书的喜爱程度有深浅之分,但基本都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由此看来,只要是学生真实真情的表达,就该点赞。

真情是作文之魂。没有真情,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章。如果每个语文老师都有识破“假大空”作文的慧眼和行动,又何愁孩子不说真话,不抒真情?

(二)言之有序

然而,《语文课程标准》毕竟是“托底”的要求,孩子学有余力,老师自然会考虑如何教他们写得更好。

以上的三篇作文有长有短,但基本都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只是现场观察发现,第一个孩子写得磕磕绊绊,常常紧咬笔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缺少“全局意识”,无法从整篇文章的角度进行构思。而第三个孩子作文过程行云流水,近三倍的字数完成速度居然比第一个还快。问其秘诀,主要是写前早想好了主体事件的顺序:第一招,第二招,第三招,一招更比一招厉害。

写作肯定要“意在笔先”,“打腹稿”和“列提纲”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初学作文者而言,二者都有一些弊端。“打腹稿”往往很难进行较为繁杂的构思,容易导致遗忘;“列提纲”条目清楚明了,但是对抽象思维要求很高,小学生不容易操作。

《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如果所学的重要内容在用时却又记不起来,那又何必要去学它?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学生此时此刻正在记笔记,他们一行一行地写字。但是大脑不是以那种方式运作的,它不是用清清楚楚一行行或一栏栏的方式存储信息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分类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你越能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越容易、越迅速。”

用树状结构和图像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画脑图,这是一种实用而简便的学习方法,也叫“脑图法”。作文要做到“言之有序”,“脑图法”是个不错的选择。近年来我所研究的“导图作文”,正是“脑图法”的一种借鉴和再创造。

“导图作文”即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通过“导图”的形式来构思一篇作文。这种“图像化”的操作方式能使复杂的构思过程简单化。以下是我在讲评课上,以第三个学生的作文为例,和学生一起归纳的作文导图。孩子们借鉴之后,叙述“我和书的故事”时,大都能做到“一波三折”。这真是应了特级教师管建刚的那句“作文,寻找故事的曲折点;故事,寻找内心的曲折点”。

(三)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指的不是学生没有作文素材,而是有了素材不知如何写得“具体生动”。

很欣赏李白坚教授的“新体验作文”,它最大的特色在于以“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搜集作文素材。

回到三篇作文,第一篇显然需要在“具体生动”上下功夫。怎么指导?不妨辅助一些问题:同学们是怎么抢书的?抢到《看不见的大盗》时你的心情如何?被书里的哪些精彩内容给迷住?下课时是怎样专心致志阅读的?之后借阅这本书时是否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你说了什么,别人怎么说,动作如何,神态怎样,心里怎么想?……有了这些问题的辅助,孩子改起来容易多了。

再来看第二篇,小作者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还原现场”,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基本做到了“具体生动”,但是如果跟第三篇独特的构思相比,还是有努力的空间。第三篇作文,小作者巧妙地把自己为了读课外书和老爸斗智斗勇的经历说成“猫捉老鼠”,读来趣味横生,童趣天真跃然纸上,该是有些儿童文学的味道了。

诚然,三篇作文均有优点和不足,它们代表着三个学生群体,三种作文水平。虽然作文指导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但只要守住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三管”齐下,提高指导的实效性将不再是“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猜你喜欢
图法课外书真情
杭州市2016—2020监测年流行性感冒累积和控制图法预警效果分析
思维导图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细看 明辨 理清 纠错
风雨真情
真情
课外书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有话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