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走“观察”与“表达”之路

2016-05-14 14:27袁祎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观察习作游戏

袁祎

课堂回放:被人遗忘的观察与表达

这是一堂中年级的活动类作文指导课,教者试图通过一个“摸奖”游戏,提供鲜活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能轻轻松松、兴味盎然地写下游戏全过程。

游戏时,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当教师捧着花花绿绿的奖品走进教室时,学生高度兴奋,每个学生都在争着上台,“我来!我来!”的叫喊声此起彼伏。

游戏后,教师让学生动笔写作,学生有的像霜打的茄子,没精打采地蔫在座位上;有的心不在焉,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思想根本不集中;有的还在为刚才差一点到手的奖品斤斤计较,时不时地与同学争上几句,脸上是“怒火未消”。学生并未把热情投入到习作中去,不管是摸到奖的还是没摸到奖的,目光始终不愿离开让他们怦然心动的奖品。因为不能专注于习作,所以他们“草草收兵”。

即时反思:该有观察与表达的一席之地

这堂课是作文指导课,但学生的心思却不在作文上。课上,学生未有观察,也少有表达,一心扑在“摸奖”上。这样的作文指导课看似热闹,实际却因疏于指导而显得空洞低效。

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调动的是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不只是对游戏的兴趣,要善于将学生对游戏产生的兴奋心情转化成写作热情,将游戏过程转化为鲜活的写作素材,巧妙地将此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转化为一个个可供观察和表达的“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这堂作文课的实效就不会大大“缩水”了。

另外,这是一堂作文指导课,但教师真正指导了多少呢?倘若要把“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摸奖场面”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心中要清楚,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写作方法并用于习作。在学生兴致勃勃游戏的同时,教师要不着痕迹地实施作文指导,引领学生观察游戏过程中人物的表现、当时的场面,指导学生将观察所得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自然而然地实现本堂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但遗憾的是,整堂作文课少见学生的细致观察和观察后的语言表达,更鲜见教师的指导点拨。

后续思考:要回归观察与表达的“家”

教师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游戏、竞赛、实验等活动在作文课上的“出镜率”很高。很多特级教师都上过此类作文指导课。上海大学文学院李白坚教授在《比手劲》的作文指导课中的两次叫停,就颇耐人寻味。

李白坚教授两次叫停,分别指向三项观察和表达任务:人物外貌、神态、姿势。既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把注意力指向观察目标,用自己的眼、耳、鼻、舌、手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和思考,又让学生知道在写作时要写好自己的观察所得,解决了四年级学生作文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实践:行走在重观察、重表达的作文指导课上

与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倡导的“素描作文”一样,像这样当堂开展一个活动,指导学生习作的作文指导课,要解决的不是“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所要做的就是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否则,精心创造出来的写作资源将被浪费,写作素材也会旁落,让人惋惜不已。

因此,从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出发,教师在该类作文指导课上一定要走“观察”和“表达”之路,让学生一点一点地习得写好作文的方法,努力将“观察”和“表达”进行到底,以求切切实实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引导,全面观察

鲁迅说过:“写作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学会观察是练习写作的必由之路,也是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观察的目的越明确,对事物的感知就越清晰。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表示“小学生不能从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开始,而是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在作文指导课上,我针对学生既要参与活动又要习作而顾此失彼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用问题引领学生全面观察,表达观察所得。

如在《剥毛豆比赛》作文指导课上,我用问题做导向,将活动过程“切割”,引导学生边活动边全面有序地观察,使学生的后续表达“还原”了当时的场面。比赛前我引导观察的问题如下:

老师发毛豆时,教室里的情况如何?

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同桌及周围同学的脸部表情怎样?

剥豆时,同学们的表现如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自己是怎样剥毛豆的?

比赛结束时,教室里有何状况?你有什么想法?

因为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观察充分周全,这篇习作所有学生都能当堂完成,而且篇篇写得都不赖。教师用问题引导下的全面观察,不仅使学生无一遗漏地边活动边观察,还使学生的作文层次分明,过程清楚完整,真实自然地反映情况。常做这样的作文指导,学生写作时思路会很清晰,笔头也会越写越顺畅,越写越真切,越写越有自信心,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的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二、镜头“定格”,细致观察

叶圣陶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如果说学生的全面观察所见到的是一组广角镜头的话,那么,深入细致的观察就能见到一个个特写镜头,写入作文中,就是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

但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常会“缺席”。的确,中年级的学生常因捕捉不到精彩的“特写镜头”而使笔下细节全无。在作文指导课上,我有意识地捕捉活动进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精彩的瞬间,随即“叫停”,将镜头“定格”,给学生细致观察的时间与机会,其后的表达当然也就细腻传神了。

如在《缝沙包》作文指导课上,我穿梭在学生中间,不时报告着“最新消息”,将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镜头“定格”:“鲁华剑同学在穿针时遇到了困难,谁能把他遇到的困境具体描述一下?请你如实反映他的神情、动作。”“吕晨丽同学的缝合技术可称一流,大家来领略一下高手的风采。大家可要看清她的动作。”“周新裕同学第一个完成了沙包的制作,大家请看他的作品。他的沙包到底做得好不好呢?”……在我的巧妙引领下,游戏中的一些“特写镜头”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再通过一番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轻而易举地把一个个细节描写惟妙惟肖地呈现了出来。

几次下来,学生在后续的作文指导课上就能自己独立“抓拍”精彩“镜头”,进行细致观察和生动传神地表达,效果十分明显。

三、借助评价,促进表达

在此类作文指导课上,光有问题的引导与镜头的“定格”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写作知识的渗透,“授之以渔”,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表达,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但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观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去讲写作知识是“很煞风景”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所在,填鸭式的讲解性作文指导枯燥乏味,生硬呆板,学生对此常提不起精神。“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作文指导也是如此,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评价实施“无痕”指导。

我们一起来看《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指导课。学生仔细观察完实验过程后,自然而然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完整地说清了实验经过,不差分毫地描述了奇妙的颜色变化。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评价,学生轻轻松松领悟了写作知识和方法。

学生黄志雷这样描述实验开始前众人期待的情景:“同学们纷纷跑上前去,想一探究竟。小个子李皓宇索性站到了椅子上,从‘空中看实验。于洁可真是个有心人,拿着本子到前面去做‘实况录像。‘百事通魏海涛冲到前面,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会有什么变化。”

我马上评价:“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来写,衬托实验的受人关注,不错!”学生从我的评价语中知道了要像黄志雷那样抓住动作细节来写,后续的表达自然就注意了细节描写。教师的评价起到了明晰的导向作用。

因此,此类作文指导课,应该重观察重表达,并借助评价渗透一定的方法指导,这也是符合学情和课标要求的。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对“写什么”和“怎么写”还是很茫然的,一些观察与写作技能有待训练和提高。若广大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不仅能开展一些活动解决习作内容之需,还能对学生进行观察与表达方面的引导与训练,那么学生提笔写作时,就会减少畏难情绪,更多一分习作自信心,将观察与感悟所得自如地表达出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达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的课标要求。

猜你喜欢
观察习作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