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取向

2016-05-14 17:56陈甲美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甲美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交往越来越频繁,再加上经济体制的转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因而人们看问题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其结果是给现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面临挑战,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社会现实,找到普遍的教育价值取向,营造开放、和谐的环境氛围,积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价值的多元化,学会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各种生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多元化;价值取向;平等对话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61-01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它是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等知识、信仰传授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并最终影响学生行为的思想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必定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它也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 、当前思想教育的现状与背景

目前,传统社会中所倡导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崇高品质,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受到种种质疑,这些质疑冲击了我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其表现是,一些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知识、观点,心存疑虑,半信半疑甚至冷嘲热讽,还有的学生对书中的“金科玉律”嗤之以鼻,并列举出当前若干事例加以反驳。究其因,是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动摇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根基。可以说,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根源。

(1)经济文化背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前单一、简单、统一的关系被完全打破,逐渐出现了多种政治要素、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文化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人门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化的传播,使世界各国的文化广泛传播,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更加清晰、频繁、快捷地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又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成为必然,并向价值多元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2)社会时代的要求。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培养思想品德的目标上应保持着高度一致。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一些崭新的人生观、世界观悄然兴起,每个人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以适应飞速变化的周边环境。不同社会阶层、社会成员的道德取向呈现纷繁复杂情况,各种政治要求、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之间发生着日益激烈的冲突与碰撞。这势必影响缺乏辨别能力的中学生,也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过去,学校按教材的要求拼命地寻找一种“思想”、“意识”的主流,竭尽全力的将它灌输给学生。如今,多元化打破传统社会的平静,打乱了学校教育 “主体思想”“主流意识”,时代在前进,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激剧的变化,如果我们现在还固守在原来学校思想教育的观念中,我们的教育将会丧失存在的根基和空间。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教师要有一种包容的心,让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开放的观念。诚实、守信、公平、合作,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可能的道德理念。在教育中,我们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过高的道德要求,牢牢把握社会普遍价值的基本要求,将德育目标基础化、具体化。如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国民教育、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家庭道德教育、性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适应开放社会的需求。

(二)引导学生寻找普遍的价值取向。

在世界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的时代里,我们所说的“多元化”社会实际上也存在着若干“游戏规则”,而不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与激烈斗争的社会。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存异”而“求同”,共同遵循并享有着某些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这就给学生共同生活、合作与发展带来一种可能。

(三)教师要转变角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扮演“布道士”与“主角”的角色,而要甘当“配角”。教师应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环境、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介绍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与“帮助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在坚持社会普遍价值的基础上,认同价值的多元化,理解不同的价值取向,培养求同存异的态度。

(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在现阶段,平等的原则也是学校教育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将崇高的道德理想、单一的价值观作为标准答案,没有做到真正的平等。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大大的弱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则不断强化,这使平等成为了必然。

以平等、民主的原则,营造出一种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原则,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由“言传”到“身教”,和学生在德育要求上做到“平等”,增强教育的可信度与实效性。

(五)加强对话,享受多元化的成果。

传统社会中,教师所拥有的是道德上的权威地位,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几乎荡然无存,对学生的教育我们需要的是对话交流,不再是简单的规定“什么的对的”“什么是错的”,只能以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讨论。网络时代对话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如MSN、QQ、微信聊天等,学生在校外已经体验到多通道交流与对话的优越性,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学校,也应将对话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围绕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对话的对象。这些讨论的对象,应该是学生看到、听到过的,并且比较感兴趣,能够展开话题的社会热点、焦点。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见解,教师一方面扮演一个平等的讨论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收集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丰富学生对不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理解。在互动、对话的活动中,还教给学生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放弃对抗、学会倾听、学会理解。最终,理解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特点,为今后参与社会共同生活,共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接受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价值多元化,去构思、设计、实践思想教育改革之路。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构思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互动
浅谈对讨论式教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