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充满“动感”

2016-05-14 18:25张丽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灵动行动动感

张丽

摘要:语文教学应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授课时,应把时间让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

关键词:动感;氛围; 行动;灵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70-01

语文课中应该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感兴趣、充满“动感”、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展现学生、个性的灵动课堂。但如何打造这样神圣的语文课堂呢?经过多年语文教学的摸索,笔者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营造“动感”氛围

(一)用心朗读。

我们要强调朗诵,因为朗诵不仅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更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好帮手。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开口朗读的习惯,如在晨读课和内容不多的课前,让学生大声朗读,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方法,掌握发音、吐字、节奏、语速、重音、语调等技巧,或由老师通过放录音带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等等。这样,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已被朗朗书声所熏陶,言动而心动,从而使学生的心思由单纯的文字开始走向充满“动感”的语境。

(二)真心说话。

通过举行课上限时演讲,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感”语感。如在课前设置“今天对你说”的活动,由学生自行推荐拟订题目或由老师命题,让学生在限时(如五分钟)内围绕一个主题演讲。演讲的内容要求学生要发自内心,学生讲完后不给予好或坏的评语,而是对讲得好的及时给予语言和掌声鼓励,讲的不好的委婉指出有待提高指出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参与思考,这样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人的演讲调动其他同学也“动”起来。

(三)灵动课件 。

要让课堂充满“动感”,还要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课件。对课件的问题设计、色泽搭配、页面设计、动漫穿插、背景音乐、播放技巧等均以生动、活泼、有新意、有创意为主题,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犹如坐在充满动态之美、饱含新鲜之感、弥漫浓浓诗意的文学殿堂之感!如课件的色泽鲜艳些、动画多一些、音乐的旋律美一些等等。当然,课件的制作不要偏离语文学科的本质主流,让学生在上课接受语文学科特有的氤氲诗意陶冶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课堂的“动感”!

由此,整个课堂都笼罩在“动感”的气氛下,且与其有效激发出的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使学生的热情和活力得到激发!

二、实践“动感”行动

(一)讨论、争辩 。

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利用课件的生动活泼外,还可设计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并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题目,以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如果刚开始讨论不够热烈,老师应该尽力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并走进学生中,以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讨论。当然,讨论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意见不合,会有争辩的情况,这时候,老师不要扼杀争辩气氛,相反,让学生尽情争辩,即使学生争辩出来的答案不够恰切也别忙着指出。

(二)发言、书写 。

学生的讨论争辩结束后,让他们自主自觉站起来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答案,也可听了别的同学的答案后反对他的观点或答案。同时让学生理解歌德的名言:“赞同的意见是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老师鼓励的语言和同学们发言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绅士”的辩论态度和风格,以保证“动感”的同时不失大体。 学生们将想法表达出来后,老师不要急于总结归纳,要让学生养成自主筛选并归纳答案的习惯,并把筛选后归纳的内容写下来。

三、鼓励“动感”表达

课堂“动”起来了,要让它长久不衰,调动师生的情绪就显得很关键。老师的情绪是航标,学生的情绪是航船,老师的情绪带动着学生的情绪。老师在课堂上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妥善处理好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发怒破坏了课堂气氛,同时要激活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动起来。

(一)竞争与好奇。

竞争可使经济因之活跃起来,同样,竞争也能使课堂因之“动感”起来,这是因为16—20岁的学生们普遍表现为好胜心强且喜欢玩。因此,我常常把学生投入到课堂竞争机制之中,如班与班竞争、组与组竞争、男生与女生竞争、问题抢答等等,激起学生的好胜、不服输的情绪,你不服输,我不服输,他也不服输,个个学生互相竞争。此时即使平常比较安静的学生,处在这样热烈气氛中,也会跟着“动”起来!学生除了好胜、好玩,还非常好奇、好新鲜,抓住这一点,我常把课堂教学设计得灵活多变。如讲完一篇课文,要归纳总结,可采取笔录形式、问答形式、图画形式、质疑形式、讲故事形式等等(讲故事形式的说者必是口才较佳,归纳能力较强者,起示范带头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借助课内知识去探索课外读物,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新与创造

创新是推动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任何事物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课堂活跃的灵魂,是课堂“动感”的不竭动力。创造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思维导致创造行为,从而作出新的成绩。如果你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创新,根据学生个性强的特点,就让他们尽情放飞自己的思维,展现自己的个性,畅所欲言,无所不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化作了创造。如发散思维题:“一个‘9字,你能想到什么?”不要让学生单纯地认为这只是一个阿拉伯数字,要让他们创新,在创新中获得新解,学生有说可以代表长长久久,也说象征生活中的破茧——终于从圆圈枷锁中突围,开辟新天地,还说是一个有强烈欲望的人——取得完美后不知足,最终与圆满无缘等等。同时,老师的教法也要有所创新,根据教材,可灵活多样,别致新颖!这样,你的课堂一定会非常活跃。

四、巩固“动感”成果

笔者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语文兴趣活动。如:学生习作朗诵比赛,定期整理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活动时间里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和同学们赞赏的目光中感受自己的成功,并把这喜悦的心情带进语文课堂,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加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故事不必拘泥于一式,可灵活,可创新,亦可自己联想或想象的故事,充分挖掘学生好胜、好玩、好奇的“动感”情绪,从而延伸到课堂上来;还有,成语接龙比赛、名言警句积累比赛、语文知识抢答比赛等等。这些充满活力、生动有趣的活动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对语文保持满腔的热情,带动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动感”。

猜你喜欢
灵动行动动感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