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手术患者体内应激反应因子的影响

2016-05-14 10:33邵建军董勇杰
中外医疗 2016年8期
关键词:麻醉效果

邵建军 董勇杰

[摘要] 目的 探析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机体的应激反应因子的影响。 方法 临床选择2013年6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进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静脉麻醉,对照组进行全身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5 min(T0)、切皮后1 h(T1)、切皮后4 h(T2)、切皮后24 h(T3)的血清IL-4、IL-8、皮质醇含量水平。 结果 实验组T1、T2、T3的血清IL-4、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25.33、21.77、4.64、5.11、12.77,P<0.05);实验组T1、T2、T3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0、24.09、12.45,P<0.05)。 结论 直肠癌手术病人进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静脉麻醉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麻醉效果;应激反应因子;直肠癌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3(b)-002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on the stress response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surgery. Methods 100 patients underwent rectal cancer surgery 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est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est group adopted the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he level of serum IL-4, IL-8 and cortisol 5 min 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 (T0), 1 h after skin incision (T1), 4 h after skin incision (T2) and 24 h after skin incision (T3)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t T1, T2 and T3, the level of serum IL-4 and IL-8 in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 = 3.95, 25.33, 21.77; 4.64, 5.11, 12.77, P<0.05). At T1, T2 and T3, the level of cortisol in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 = 9.80, 24.09, 12.45, P<0.05). Conclusion The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can reduce the stress response with an obvious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surger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Anesthetic effect; Stress response factor; Rectal cancer surgery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病变部位为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位置较低,极易被乙状结肠镜和直肠指诊而确诊,但因部位深入盆腔,解剖关系较复杂,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强[1]。大量研究表明,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静脉麻醉可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效果确切[2]。探析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因子的影响十分关键,故临床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该院直肠癌手术患者100例进行不同麻醉方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选择2013年6月—2015年5月该院直肠癌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46.8±7.4)岁,体重50~82 kg,平均体重(64.6±1.7) kg。均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46.8±7.3)岁,体重50~82 kg,平均体重(64.6±1.6) kg;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46.7±7.4)岁;体重50~82 kg,平均体重(64.7±1.7) kg;两组患者均无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心肺功能正常,两组的平均年龄、平均体重、性别等基本资料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进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全麻诱导前T12-L1穿刺硬膜外腔,完成穿刺后将5 mL局麻药混合液注入(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头向置管5 cm且固定妥善,5 min后经硬膜外导管将8~10 mL混合液注入,阻滞平面为T6-L3,麻醉平面平稳后在予以全麻诱导插管;全麻诱导:慢慢静脉注射0.08~0.1 mg/kg咪达唑仑,患者入睡后予以4~5 μg/kg芬太尼及0.1 mg/kg维库溴铵静脉注射,3 min后由口明视气管插管,予以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每隔1.5 h经硬膜外导管3~4 mL局麻药混合液注入;予以4~6 mL/(kg·h)1%丙泊酚连续输注,每隔0.5 h予以0.05~0.1 mg芬太尼及2~4 mg维库溴铵静脉注射,维持患者肌松。

对照组:进行全身静脉麻醉,全麻诱导:慢慢静脉注射0.08~0.1 mg/kg咪达唑仑,患者入睡后予以4~5 μg/kg芬太尼及0.1 mg/kg维库溴铵静脉注射,3 min后由口明视气管插管,予以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予以4~6 mL/(kg·h)1%丙泊酚连续输注,每隔0.5 h予以0.05~0.1 mg芬太尼及2~4 mg维库溴铵静脉注射,维持病人肌松。

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5 min(T0)、切皮后1 h(T1)、切皮后4 h(T2)、切皮后24 h(T3)的血清IL-4、IL-8、皮质醇含量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皮质醇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8,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IL-4水平。

1.3 药物与试剂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厂家:宜昌人福药业),丙泊酚(商品名:力蒙欣;国药准字:H20133360;厂家:广东嘉博制药)。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进行SPSS 18.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IL-4、IL-8水平比较

实验组T1、T2、T3的血清IL-4、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皮质醇水平的评估比较

实验组T1、T2、T3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应激反应时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其本质是保护性、防御性,已应对各种强烈刺激性损伤的功能,应激反应发生时间较短,对机体不会产生有害影响[3]。应激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主要特征为机体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平衡性的改变[4];应激状况可对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产生严重影响[5]。大量研究显示,血清皮质醇、IL-8、IL-4等反应因子不仅在炎性反应中产生重要功能,还与肿瘤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对癌细胞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6]。有文献指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4浓度水平可因癌细胞的发生而逐渐升高,且与癌细胞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的大小密切相关[7]。目前,对于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机体内应激反应因子的影响密切相关。

该研究探析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T1、T2、T3的血清IL-4、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T2、T3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学者杨现会等[8]的报道的结果大体一致,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切皮后4 h、切皮后24 h的IL4水平为(204.6±21.99) pg/mL、(318.51±27.62) pg/mL,显著低于单纯全麻的切皮后4 h、切皮后24 h的IL-4水平为(328.50±26.10) pg/mL、(482.33±34.70) pg/mL;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各时间点的IL-8、血清皮质醇水平也均低于单纯全麻水平,手术中皮质醇水平、IL-8、IL-4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且三者水平持续至手术后,说明手术中同时存在抗炎反应及促炎反应,且促炎作用时间持续较长;单纯进行全麻虽可满足手术需要,但只能对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进行抑制,无法对手术区域性刺激向中枢传导进行有效阻断,无法对手术创伤性应激反应进行完全抑制,而同时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对交感神经活性进行抑制,阻断大部分胸腹部交感神经活动及手术刺激的传入冲动,但局部创伤导致的炎性介质仍可在中枢直接发挥作用,硬膜外阻滞虽然可促使儿茶酚胺的升高幅度回落,但不能对炎症介质激活肾上腺轴(HPA轴)进行抑制,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在脊神经根水平对传入的神经刺激进行阻断,全麻可抑制迷走神经及膈神经向中枢传导,二者在外周及中枢双重抑制,可减低术中的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静脉麻醉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艾志群.硬膜外联合全麻在腹腔镜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9-30.

[2] 高春丽,张锦.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 18(5):544-547.

[3] 李芝英.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42-143.

[4] 李佳斌,林建,林玉霜.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16-17.

[5] 赵娜,崔文涛.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结直肠癌手术麻醉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567-569.

[6] 黄伟波.3种靶浓度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直肠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2,21(17):84-85.

[7] 庄颖.两种麻醉方式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85-86.

[8] 杨现会,程静林,吕淼淼,等.不同麻醉方法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5):37-38.

(收稿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的效果分析
丙泊酚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分析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