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鞍区肿瘤的预后探究

2016-05-14 10:33王强
中外医疗 2016年8期

王强

[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鞍区肿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鞍区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额底入路方式治疗,给予观察组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头痛、肿瘤压迫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额底入路;颅脑鞍区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3(b)-004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tumors in the saddle area.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5, 60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s in the saddle ar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of 3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ubfrontal approach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reatment via pterional approach.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headache group, tumor compression and nausea, vomiting and other symptoms observ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0.05); observation group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terional approach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icrosurgical operation; Frontal approach; Brain tumor

颅脑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头疼以及视觉模糊等,病情严重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而鞍区又被称之为蝶鞍区,颅脑鞍区肿瘤是颅脑肿瘤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对于颅脑鞍区肿瘤通常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随着临床医学和器械的不断改善,显微外科手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而治疗此病可采取多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3]。为了探究有效入路治疗方法,在该研究中对该院自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颅脑鞍区肿瘤患者60例,分别给予额底入路和翼点入路治疗,对比两者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颅脑鞍区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为(65.8±2.1)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为(66.2±2.0)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额底入路方式治疗。患者在全麻后取仰卧位,取发际内冠状皮肤作为切口,然后将皮瓣向下翻,骨膜单独成瓣,以备封闭开放额窦时使用。通常可以取右额开颅,也可以选择视力受损较为严重的一侧,然后打开关建孔,铣下骨瓣,额部骨瓣需要尽可能开低,接近颅前窝底。如果开放额窦,则需要刮除额窦黏膜,使用碘酒、酒精擦拭后在窦内填塞明胶海绵,暂时使用骨蜡进行封闭。在剪开硬膜后首先打开额底和侧裂处蛛网膜,然后缓慢释放脑脊液,再逐渐牵开额叶。在必要时可以锐性分离额底蛛网膜游离嗅神经,从而有助于增加额叶牵开程度,并且对嗅神经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在到达鞍区后首先分离脑池蛛网膜,显露神经、颈内动脉和鞍区各间隙。主要在第一间隙操作并且寻找垂体柄,可以兼顾第二和第三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然后常规关颅,严密缝合硬脑膜,额窦开放时需要取合适的带蒂骨膜瓣翻转缝合于硬脑膜,然后进一步封闭消毒处理后的额窦,避免出现额窦逆行导致颅脑感染或脑脊液渗透现象。最后缝合骨膜、肌肉和皮肤。观察组给予患者翼点入路手术。给予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并稍稍下垂。取额颞发际内弧形切口,根据Yasargil翼点入路开颅,注意在分离皮瓣时需要保护面神经额支。然后剥离骨膜,将颞肌下推至颧弓。使用气钻打开关键孔,铣下骨瓣,骨窗需要尽可能接近前中颅底,并且使用磨钻磨除蝶骨嵴外侧。绕蝶骨嵴弧形剪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解剖侧裂并且释放脑脊液,再开放颈内动脉池,显露视神经、颈内动脉动眼神经以及鞍区各间隙。沿蛛网膜界面暴露肿瘤并且分块切除,以第二间隙操作为主。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切除残余肿瘤。最后常规关闭颅脑。硬脑膜严密缝合,骨瓣复位以颅骨锁固定,再缝合骨膜、肌肉和皮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头痛、肿瘤压迫以及恶心呕吐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内容主要为社会能力、生理能力、心理能力、物质生活能力4个方面,共74项内容,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并发症

观察组头痛、肿瘤压迫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鞍区又被称为蝶鞍区,处于颅底中央部位,系指颅中窝的蝶鞍内和周围附件结构,前界为鞍结节,后界为鞍背,两侧为海绵窦,上方为丘脑下部,下方为蝶窦。鞍区毗邻关系复杂,周围有较多重要脑部结构和组织。鞍区肿瘤的种类有很多种,主要有垂体腺瘤、颅咽管瘤以及脑膜瘤等,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5]。目前对于此类患者主要为手术切除,手术目的为尽量切除镜肿瘤,并且在术中需要有效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和组织。鞍区肿瘤手术切除成功率较高,如果患者在早期取得有效诊断,并且给予早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而鞍区位于脑部复杂位置,周围具有众多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如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有所失误,就很可能造成神经功能损伤,造成严重症状[6]。肿瘤是否被完全切除和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下丘脑、垂体柄损伤是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垂体柄是鞍区重要结构,并且也是鞍区肿瘤的高发入侵区域,如果出现术中分辨不仔细或操作粗暴等都会造成垂体柄损伤,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永久性尿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对于鞍区肿瘤手术的入路方式主要有额底入路和翼点入路等。额底入路方式开颅简便,并且发生颞肌萎缩的概率较小,但是其对于鞍上组织结构的显露不满意,并且手术操作时间较长,需要术者拥有娴熟的操作技术[7]。而翼点入路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在该研究中,采用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术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方志伟[8]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其可能为翼点入路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脑部神经结构和组织损伤,进而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手术中需要注意对于肿瘤较大者需要尽量从肿瘤前部纵行切开瘤壁,避免出现误伤垂体柄的情况。在进行肿瘤切除术时首先进行分块切除,在肿瘤体积逐渐减少后再沿肿瘤周边界面进行分离,在处理肿瘤下极和后极时需要注意寻找垂体柄,并且小心分离,避免垂体柄的损伤。

综上所述,采用翼点入路方式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春美,蔡刚峰,王锐,等.经皮套管椎旁入路显微切除腰椎椎管内肿瘤[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3):969-972.

[2] 陈穗俊,张志钢,郑亿庆,等.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4例疗效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4):334-337.

[3] 韩易,姜之全,郑夏林,等.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分析(附18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7):707-710.

[4] 陈春美,蔡刚峰,张伟强,等.经皮套管椎旁入路显微切除颈椎椎管内占位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 31(10):1018-1022.

[5] 熊涛,王苟思义,陈晓宇,等.神经导航结合管状脑牵开器切除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4):332-336.

[6] 申学明,刘宁,许红旗,等.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胶质瘤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 32(5):435-437.

[7] 王宇,嵇庆海,朱永学,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中微血管吻合器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2):166-167.

[8] 方志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及其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5,28(4):900-901.

(收稿日期: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