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缝线不同缝线方式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2016-05-14 10:33李长兵王斌胡俊贵
中外医疗 2016年8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缝线

李长兵 王斌 胡俊贵

[摘要]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手术中采用10-0缝线通过不同缝线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60例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根据使用缝线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10-0缝线间断缝合作为A组,余30例患者给予10-0缝线连续缝合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d、7 d、1个月及3个月眼部的舒适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 d:B组眼部舒适度评分(10.7±1.9)明显优于A组的(14.9±2.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眼部舒适度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植片脱落、坏死及溶解,均贴覆良好;A组术后炎性反应轻度16.7%、中度46.7%及重度36.7%与B组术后炎性反应轻度20.0%、中度50.0%及重度30.0%相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翼状胬肉手术中采用10-0缝线连续缝合方式固定结膜瓣,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术后早期眼部的舒适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翼状胬肉术;10-0缝线;缝合方式;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3(b)-006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of 10-0 suture in the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 on pterygium.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terygium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the group A were given 10-0 interrupted suture, the group B were given 10-0 continuous suture, the comfort degree in eyes on postoperative 1d, 7d, 1 month and 3months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mfort degree score in eyes in the group B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on postoperative 1d, (10.7±1.9) vs (14.9±2.5), and the resul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comfort degree score in ey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postoperative 7d, 1 month and 3 months, and graft loss, thanatosis and dissolution did not occur to both groups after operation, instead, the pasting and covering was goo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reaction between the group A and the group B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16.7%, 46.7%, 36.7% vs 20.0%, 50.0%, 30.0%) P>0.05. Conclusion In the operation on pterygium, 10-0 continuous suture fixing conjunctival flap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comfort degree in eyes of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operation and improves the treatment effect,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Operation on pterygium; 10-0 suture; Suture methods; Clinical application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的常见症状,早期时容易引起眼胀、眼红、眼干,晚期容易引起角膜散光、遮盖瞳孔、视力下降等,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手术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在眼科手术中,翼状胬肉切除可有效的防止翼状胬肉复发。近些年,显微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而显微缝线则是手术中的基本材料之一,术中采用的缝合方法是临床医师需要抉择与权衡的问题之一[2]。目前,临床上多使用10-0缝线。该研究方便选取60例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采用10-0缝线不同的缝线方式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60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根据使用缝线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0.4±11.6)岁。B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2.4±11.8)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符合国家医学会制定的关于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3]。60例患者中,原发性翼状胬肉者4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者12眼;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或视力下降,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2 mm及以上。排除患者其它眼表疾病史,排除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精神疾病史,排除患者其它系统疾病史。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和术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于显微镜下完成。术前3 d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抗生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03148),4次/d;术前5 min、10 min分别给予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143168)行角膜表面麻醉。局麻后分离胬肉组织,切除后逆行撕除角膜表面的组织,并刮除干净。胬肉切除灶鼻上方结膜下行局部浸润麻醉,取与翼状胬肉切除结膜范围大小一致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植片,将结膜植片角膜缘和植床角膜缘吻合。

A组患者实施10-0缝线间断缝合,结膜植片四角各一针,固定于浅层巩膜后打结,间断缝合植片其余三边和结膜边缘,线头埋于结膜下。

B组患者实施10-0缝线连续缝合,自下方角巩膜缘起的三边边缘与植床对位缝合至上方角巩膜缘,四角固定于浅层巩膜处,同理埋线。下方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结膜囊处涂抹妥布适量的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国药准字H20020496),采用眼罩包扎。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揭开敷料,术后给予典必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国药准字H20020496),4次/d,每周减少1次用量,1个月后停用,隔天换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周拆线。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 d:B组眼部舒适度评分(10.7±1.9)明显优于A组的(14.9±2.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6,P<0.05);但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眼部舒适度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植片贴覆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植片脱落、坏死及溶解,均贴覆良好;A组术后炎性反应轻度16.7%、中度46.7%及重度36.7%与B组术后炎性反应轻度20.0%、中度50.0%及重度30.0%相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的常见多发病,好发于户外劳动者群体,其中以农民、渔民发病率最高。一般认为该病是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严重者会影响到视力。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5-6]。近些年,显微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而眼科手术中采用显微技术则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目前,手术缝线的方式可影响到患者术后眼部的舒适程度。故该研究探讨不同缝线方式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发现,10-0缝线通过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两种方式,有效的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10-0缝线具有针小线细、表面光滑及组织反应小等特点[7],间断缝合方式线结较多,至少7个及以上,容易引起结膜瓣愈合不良及形成瘢痕导致术后患者出现刺激症状。连续缝合则有效避免了这一劣势,其缝合只有2个线结,线头留出一定的长度可将其埋于结膜下以减少对眼部的刺激。因此,10-0缝线连续缝合使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良好,恢复时间短,较其他缝合方式具有较大的优势。

该研究探讨10-0缝线不同缝合方式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 d:B组眼部舒适度评分(10.7±1.9)明显优于A组的(14.9±2.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眼部舒适度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植片脱落、坏死及溶解,均贴覆良好;A组术后炎性反应轻度16.7%、中度46.7%及重度36.7%与B组术后炎性反应轻度20.0%、中度50.0%及重度30.0%相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使用10-0缝线连续缝合方式效果显著,而间断缝合方式效果欠佳,疗效有待加强。故结果认为,10-0缝线连续缝合方式在眼部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间断缝合,这与俞洪涛等研究结果中的10-0连续锁边缝合患者术后舒适度较好,病程恢复时间短,较间断缝合和8-0线缝合有极大优势等结果相一致[8]。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手术中采用10-0缝线连续缝合方式固定结膜瓣,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术后早期眼部的舒适度,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驰,黄杨利.10-0尼龙缝线与8-0可吸收缝线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290-292.

[2] 黎明,邓宏伟,赖小兰,等.改良纤维蛋白粘合剂在眼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3272-3273.

[3] 陈峥,刘玉哲.自体结膜移植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3,26(25):45-47.

[4] 赵宇丹,姚涛,何伟,等.纤维蛋白胶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无缝线羊膜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5):676-678.

[5] 徐茂晖,颜巧灵,许长生,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417-424.

[6] 陈月芹,叶芬,施宇华,等.翼状胬肉术中缝合方式对术后波前像差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7):1898-1900.

[7] 王世军.切除翼状胬肉对位缝合两侧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1):181-182.

[8] 刘凯峰,俞洪涛,马晓蓉,等.不同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8):239-241.

(收稿日期:2015-12-11)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缝线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