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学名老中医以清为润理论治疗咳嗽疗效研究

2016-05-14 15:39徐方方冯启廷
中外医疗 2016年8期
关键词:咳嗽中药

徐方方 冯启廷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张文学名老中医经验“清燥止咳法”治疗风燥伤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清燥止咳法”,对照组40例服用“潘高寿蛇胆川贝枇杷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张文学名老中医“清燥止咳法”治疗风燥伤肺型咳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咳嗽;风燥伤肺;清燥止咳法;中药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3(b)-01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qingzao zhike metho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famous veteran teran doctor of TCM called Zhangwenxue in treatment of cough belonging to the lung impairment caused by wind-dryness type. Methods 80 cases meet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qingzao zhik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took Pan gaoshou shedanchuanbei pipagao,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92.5% vs 77.5%) (P<0.05). Conclusion Qingzao zhike method from the famous veteran teran doctor of TCM called Zhangwenxue in treatment of cough belonging to the lung impairment caused by wind-dryness type has a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Cough; Lung impairment caused by wind-dryness; Qingzao zhike method; Chinese medicine

中医燥邪伤肺型后期咳嗽患者众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西医把这类患者归属于亚急性咳嗽中的“感染后咳嗽”范围,大部分患者病情拖延时间长,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也不佳。北碚区名老中医张文学在长期的临床中对“风燥伤肺”型咳嗽的有其独到之处,其自创“清燥止咳法”运用于临床,效果显著。其学生冯启廷副主任中医师总结张老的经验,对“燥邪伤肺型后期咳嗽”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述。该研究于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用“清燥止咳法”治疗中医燥邪伤肺型后期咳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该院中医辨证为燥邪伤肺型后期咳嗽门诊患者80例,均完善了血常规、胸部正位片检查,各项检查无明显阳性表现。纳入病例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51岁;咳嗽病程1周~2个月,平均病程13 d。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病程15天;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9岁,平均病程11 d;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年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胸部CT片提示有肿瘤或肺炎可能者;②抽烟或有其他不适该试验者;③孕妇;④对研究涉及的任何一种药物过敏者,或高过敏体质者;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一般情况差者;⑥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入选者,如文盲交流困难者,不愿接受中药治疗者。

1.2 方法

观察组:服用“清燥止咳法”汤剂7 d,1剂/d,分两次服用;对照组服用“胆川贝枇杷膏”(潘高寿)7 d 22 g, 3次/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第1周、第2周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1997年版《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和2009年《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咳嗽、咳痰程度评分:轻度(+):白天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症状介于轻度(+)及重度(+++)之间;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休息和睡眠。评分标准:(+)者为1分;(++)者为2分;(+++)者为3分;无症状或症状消失者为0分。疗效判断:治愈:咳嗽消失,症候积分为0,在2周以上未复发。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症候积分较前有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积分无变化。无效:咳嗽症状加重,症候积分增加。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第1周、第2周症状积分均数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患者治愈26例(65.00%), 有效11例(27.50%),无效3例(7.5%), 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27.5%),有效20例(50.00%),无效9 例(22.5%),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风燥伤肺型咳嗽患者众多,大部分患者病情拖延时间长,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也不佳。中医经典及现行《中医内科学》对“风操伤肺”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阐述得非常明确,但是在治疗上代表方剂不多,主要是 “桑杏汤”和“清燥救肺汤”。而现今临床上见到的“风燥伤肺”型咳嗽要比古人复杂得多,虽然表邪未净,但相当部分患者病情已迁延日久,逐渐化燥,古方用起来就显示出其局限性,疗效并不显著。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源性炎症方面,现代医学对于感染后咳嗽的治疗目前没有公认的有效药物[1]。

中医近年来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识上不断深入,咳嗽的病因已不局限于外感与内伤,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所致咳嗽[2]。黄敏玲等人[3]认为,感染后咳嗽伴随症状很少,咽痒在症状分布中占有很高比例,“痒”为风象,风胜则痒,并再次提出了“风咳”的概念;施兴黔等人[4]认为,风、燥之邪与感染性咳嗽密切相关,认为风燥之邪常合而为病,并总结了昆明气候特点,得出了昆明地区感染后咳嗽以风燥伤肺型为主,但并未具体处方;刘琼[5]也认为,感染性咳嗽多由外感引起,日久不愈,均可入内化热,风易胜湿生燥,热易伤津化燥,得出肺燥伤阴是感染后咳嗽的基本病机的结论。因此,可以看出,在感染性咳嗽中,风燥伤肺为其主要证型。

北碚区名老中医张文学从医70余年,张老在长期的临床中对“风燥伤肺”型咳嗽的有其独到之处,张老认为:①燥邪与风热同时致病,二邪犯肺,肺失清润,气逆而咳,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疼痛,痰粘不易咳吐,甚则无痰,咽痒,或痰中夹血;②风寒之邪犯肺,由于失治或误治,邪留日久化热,灼津伤肺;或风热之邪犯肺,治疗不彻底,留有余邪,久而灼津伤肺。两病殊途同归,肺有余邪为致病的根本原因;③“风燥伤肺”型咳嗽虽有凉燥一证,但因凉轻燥重,病情易变,而患者大多发病之初并不急于看病,看病之时或已但见燥邪不

猜你喜欢
咳嗽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杏苏散加减联合艾灸治疗慢性咳嗽41例疗效观察
从气机升降的角度论治咳嗽的理论探讨
氨溴索大剂量冲击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中药也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