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技能

2016-05-14 16:42徐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幼儿教育信息技术

徐娇

摘 要 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首先要学会的技能,只有正确地表达,才能做到与人沟通,发展自己的社会性人格。学前教育中的语言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技能。

关键词 语言表达;幼儿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030-02

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幼儿设计更加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活动,或者搜集网上的优秀语言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标准的语言学习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技能,需要同时注意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1 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能力

幼儿对于声音的敏感早在妈妈的子宫里就开始,根据胎教的研究证明,当妈妈在怀孕期间喜欢放一些音乐时,宝宝出生后对类似的音乐声会非常敏感。这对于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幼儿的1~2岁时期,是倾听能力发展超过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时候,这一时期的儿童还不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者脑中并没有与眼中所见的事物相匹配的词汇。这样,幼儿更喜欢倾听,希望大人能够更多地告诉他们自己所见到的事物是什么。幼儿有着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倾听和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记忆和运用。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音频文件,专门播放给学生听。教师也可以与幼儿的家庭多加沟通,让父母明白真正有效的倾听是父母的声音带给孩子的交流体验。父母可以每天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一般会与父母在故事互动中形成一问一答的对话,孩子对童话故事中的好奇心会引发一些奇怪的问题,父母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要保持一份耐心,不可过分敷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2 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1~3岁的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1岁以内的幼儿躺在睡床中不时地咿咿呀呀,有的可以发出简单的妈的音节;1岁以后不满2岁的儿童,开始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用手指着发出嗯嗯啊啊的音节,并且期待地望着父母,希望他们帮自己把话说完整;3岁左右的儿童则已经具备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时候的幼儿更多地是有表达的欲望,有的家长认识不到这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反而对于孩子多话、多问题的现象表现出不耐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语言接龙”游戏,即由后一名幼儿接着前面一名幼儿的话继续说话。由于幼儿的语言储备不足,教师对幼儿在语言接龙游戏中的表现不可要求过高,应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只要幼儿能够说得出来,任何东西都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补充,让他们获得更加正确、完整的表达方式。3岁以前的儿童很喜欢重复或者模仿大人的话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完整性与规范性。为了教幼儿认识更多的事物,学会事物的名称或者形容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色彩鲜艳的图片,并让幼儿说出图片代表的事物名称。针对小班的幼儿,能简单说出名称即可,针对中班甚至大班的幼儿,教师则要提高要求,不仅能说出事物名称,还能形容一下。比如,看见红色的苹果,则能说出红色的苹果,或者又大又圆的苹果。这样既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能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语言的训练需要生活的刺激,由于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有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者带幼儿进行户外体验活动,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比如,春季带幼儿去户外郊游,并结合课本中关于四季的变化这一知识,让他们通过实践进一步认识春天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与家长形成合力,举办学校与家庭联合的亲子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与春天息息相关的观察任务,可以是观察树叶的形状,概括花朵的颜色,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等等。这样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获得愉快的春游经历,加深对春天的理解。然后教师把每个家庭集合起来,请幼儿畅所欲言,发表自己郊游的心得,在交流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倾听其他小朋友发言的过程中,获得自己没发现的其他知识。比如,教师要想教会幼儿使用美丽这个词语,可以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真美丽呀!然后让幼儿再拿其他的事物举例子。有的小朋友能领会美丽的意思,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无法领会,需要教师再进一步举例。因此,教师可以再以春天为例:春天的景色真美呀!这样幼儿就能学会使用美丽这个词语了。

教师应注意在平时的生活语言对话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词语,也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注意规范孩子的语言表达。比如,孩子看见太阳,会指着说太阳,父母在回应孩子的时候可以说:太阳出来啦!当孩子学会说“太阳出来啦”之后,家长再引导孩子说:“红彤彤的太阳出来啦!”这样孩子就学会了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且学会使用形容词来对事物进行修饰。

4 防止幼儿语言训练的误区

“奶话”误区 很多孩子在1~2岁时由于发音不清楚,音节表达不完整,常常会省略个别音节,或者重复形成一种童真的感觉。比如:看到狗会说“狗狗”,吃饭说成“吃饭饭”。很多家庭常常不仅不纠正,反而随着孩子的语言习惯。这样会误导孩子对于规范语言的学习,而且有时候孩子的话其他人不容易理解。笔者就曾碰到一个孩子把游泳说成“爬泳泳”,家长不仅不纠正,反而随着孩子的发音,导致最后其他人听不懂孩子的表达。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随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教会孩子说话,对于孩子的奶话要及时进行纠正。

“方言”误区 很多家庭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地区,对当地的方言比较熟悉,并且习惯和身边的人用方言进行交流,这样导致父母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有的年轻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来照顾,很多老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不会标准的普通话,在带孩子的时候都用方言教孩子,这就导致孩子受到的语言教育是不规范的。在幼儿园教育或者小学教育阶段,教师都是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孩子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学好普通话,到了小学阶段就不会使用普通话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在课堂中回答问题,难免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影响在校的学习生活。

“语言能力估价”误区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以及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缺乏认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更没有语言技能训练这一意识。有的时候,父母会忽略孩子表达的需要,反而认为孩子在那里叽里呱啦地乱说一堆是不乖的表现;有的父母则不能够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进行语言教育,常常讲给孩子许多他们不能理解的词汇。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该注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指导、订正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

总之,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与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为自己的工作提供便利。由于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教师要注意把学校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并借助社会上的优秀教育资源,使中国的学前教育能够走到世界的领先水平。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幼儿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