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情境教学工场建设

2016-05-14 04:11肖清华晏涵郑平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肖清华?晏涵?郑平

摘 要:本文介绍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地质专业特色提出的“山水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及推行的“课堂工地化”教学改革,以期通过情境教学工场建设,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山水育人 情境教学工场 课堂工地化

课 题:本文系“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造地质分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研究成果。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实践性很强,毕业生应具备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两项核心能力。为了更好地传承地质文化,培养技术技能型地质人才,笔者所在的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山水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依托校企共建,推行“山水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山水育人”指山水地质环境育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育人。“山”即矿山企业、地矿单位,是地质专业特殊的工作环境;“水”即学校,代表知识能力的形成需要博采众长,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湖南省地质勘探局鼓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笔者学校设立工作站,支持校企人员岗位互挂。这些举措有利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对接湖南地质勘探行业,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利于传承地质人精神,培养地质职业能力与地质文化素养高度融合的专业人才。

二、构建山水环境,建设情境教学工场,锤炼地质职业能力

在“山水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学校将“教学工厂”的理念引入校内实习,以企业化理念构建情境教学工场实践教学新模式,将虚拟、仿真、情境、真实的企业环境与人才培养过程有效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笔者学校地质专业建有地质调查情境教学工场和矿产勘查情境教学工场,分别对应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两大核心能力的培养,其下又细分为岩矿鉴定情境教学区、构造地质情境教学区、地下勘探工程情境教学区、矿床情境教学区、物化遥情境教学区、地质信息处理中心、水文地质情境教学区、工程勘察情境教学区8个情境教学区,能同时安排120名学生实训,初步实现了校园即生产场地的建设目标。学校自建了8个综合(专项)实训基地,与18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可充分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学生通过在情境教学工场、自建综合(专项)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学习实践,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得以提升。

三、利用情境教学工场,进行“课堂工地化”教学改革

借助情境教学工场,推行“课堂工地化”理念,进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工地化”指的是将先进的生产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生产一线的工程项目引入笔者学校,并与笔者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有效融合。以情境教学区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采用边讲边做的方式,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最终形成知识、技能、服务(产品)交互式综合性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内容设计。针对矿床地质等工程项目特点,通过收集、优化大量案例,把实际的生产内容、生产规程和职业素养要求等引进情境教学区,构建项目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教学组织设计。设计现场岗位角色扮演,并伴有互动和职位的上升,使学生既熟悉了本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流程,又了解了与项目部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在教学中融入实际案例、结合图件规范,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并开展工作。

第三,教学考核设计。考核项目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教师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参照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实操部分不合格者必须重修补考。

以构造地质分析课程为例,以校内构造情境教学区和校外自建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实施“课堂工地化”体验式教学,制订了项目任务书,进行项目课程改革。以小组为单位,按资讯准备阶段、方案制定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检查评价阶段组织实施,培养学生构造地质分析能力及相应的地质职业素养。

下面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介绍构造地质的中、小型构造,例如岩层、褶皱、断层、节理等,培养学生岩层分析能力、褶皱分析能力、节理分析能力、断层分析能力、构造地质综合分析能力。简单介绍大地构造,帮助学生提高对构造的认识。

知识目标方面,掌握岩层、褶皱、断层、节理等的主要特征、要素、分类和组合形式及野外观测方法,具备分析构造成因机制的基本知识,掌握构造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实习着重于阅读、分析、研究、绘制地质构造图件。

素质目标方面,培养学生的地质职业能力与地质文化素养。素质目标侧重于五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质数据准确性)、独立思考(地质图件独立性)、色彩审美(地质图件美观性)、团队协作(组别成员协作性)、野外实践(野外工作积极性)。

根据市场与企业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实施沉积岩层分析项目、褶皱分析项目、节理分析项目、断层分析项目、构造地质综合分析项目。五个项目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岩层地层产状,学习在地质图上求岩层及地层产状,能进行剖面图切绘;认识褶皱,学习阅读相应地区的地质图,能进行褶皱剖面图切绘;认识断层,学习阅读相应地区的地质图,能进行断层剖面图切绘;认识节理,学习节理统计方法,阅读并编绘节理玫瑰花图;阅读彭城地区地形地质图,并切绘剖面图,编制构造纲要图,恢复其简要构造发展史。

同时,基于情境教学工场,着力完善能力递进的“课堂工地化”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包括普通地质实训、物探实训、化探实训、水文地质实训、工程地质实训、综合野外地质实训、矿产勘查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毕业答辩等。普通地质实训主要包括野外地质、地貌现象观察和认识,测制地质剖面;掌握地形图定点、岩层产状测量、野外地质素描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普通化探实训主要包括根据提供的化探资料,进行化探数据处理;确定化探异常值,绘制化探等值线图,并进行初步的化探分析。综合野外地质实训主要包括地质路线踏勘、地层剖面测制、地质填图、四探工程编录等;掌握和熟悉野外地质工作各环节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室内资料整理和地质报告的编写。矿产勘查实训主要包括能进行勘查工程设计布置;熟悉地质编录,掌握储量估算的方法,能够圈定矿体边界,进行储量资源量估算。

其中,普通地质实训为地质认识实习,物探实训、化探实训为地质专项实习,综合野外地质实训、矿产勘查实训为地质综合实习,水文地质实训、工程地质实训为地质拓展实习,地质工考证、毕业顶岗实习及毕业答辩为地质岗位能力实习。从认识实习、专项实习、综合实习到顶岗实习,能力培养层层递进。

四、依托情境教学工场,传承地质文化,培养地质文化素养

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情境教学工场的建设,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更要注重地质文化素养的培养。地质职业素养大致分三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为地质文化初步认识,学生了解地质专业的野外工作性质,了解行业的野外性、艰苦性、实践性;第二阶段为地质行业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第三阶段为“三光荣”精神的传承,提倡“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人精神。

笔者学校学生接受职业能力与职业文化并重的教育,多名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杨平.基于“教学工厂”校内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

[2]马斌.高职课堂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