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院校职业训练院建设的思考

2016-05-14 04:11董祝元张锦潮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思考

董祝元?张锦潮

摘 要:建立职业训练院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尝试。本文拟从概念和价值取向、建设的意义、建设的原则、建设的思路、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等方面对职业训练院的建设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公共培训服务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训练院 思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建设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成为公共职业培训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训练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理论和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中。

一、职业训练院建设的概念和价值取向

职业训练院一词来源于国外和境外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韩国的职业培训分公共职业训练、认定职业训练和企业职业训练三类,韩国政府下属37个职业训练院,行会下属9个职业训练院。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也设有职业训练局。

笔者认为职业训练院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训练院是指融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就业创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机构。狭义的职业训练院具体是指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建设的以大型技工院校为基础建立的融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综合性大型培训机构。本文所称的职业训练院主要是指后者。

职业训练院与现有的技工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区别。一是综合性。由较单一的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向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拓展,实现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的全方位服务。二是服务性。以服务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大众提供就业、技能提升等各项服务,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三是开放性。有别于技工教育学校相对封闭的管理,对社会实行全方位开放。其价值取向,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本位,整合各类人力培训和服务资源,培育人力资本,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转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公民终身教育服务。

职业训练院主要有以下六个功能。一是人才储备功能。以学制教育为主,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企业和社会储备技能型人才。二是公共实训服务功能。为企业、行业、周边职业院校等提供公共实训服务。三是岗位培训功能。开展短期技能资格培训和提升培训,为就业、出国等提供培训,同时也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四是技能鉴定功能。开展各级各种类职业技能鉴定,为大众提供技能评价服务。五是竞赛服务功能。为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指导等多种服务。六是就业服务功能。为大众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指导、推荐就业等服务。

二、职业训练院建设的意义

1.为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和宏伟的蓝图规划。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高技能型人才十年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高技能型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左右。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制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城镇人口4.6亿,农村人口8.7亿,城镇从业人员2.7亿,获得职业资格的技能劳动者只有8720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3%,高级技工以上人才186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1%。高级技师和技师只有60万和300万人。凸显了我国人口数量巨大而人力资源和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失调的矛盾。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知识网络化的今天,国力竞争、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高科技成果鉴定转化、专利知识应用、质量品牌形成,都离不开技艺精湛、作风优良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因此建设职业训练院,建立职业培训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有力保障。

2.提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效益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大型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建设的专业性实训基地主要是满足本校实训和培训教学,共享性和开放性不足;二是由于专业布局缺少统筹,实训基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三是一些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实训和培训教学的要求,教学质量不高;四是各部门培训、技能鉴定自成系统,造成人力和培训资源的浪费;五是缺少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等综合性平台,影响了相关活动和业务的开展。

基于以上原因,急需建设集开放性、先进性、共享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公共职业培训服务平台,实现实训基地建设投资的集约化、效益的最大化,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3.保证技工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其作用不被社会广泛认同,从政府到教育界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学历、招生、经费投入待遇等方面不能享受与教育系列职业院校同等待遇,定位不清成为技工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要保证技工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抓住国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机遇,强化内涵建设,将学制教育部分纳入高等业教育,培养“学历+技能”技能复合型人才。二是以职业训练院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突显技工院校培训功能,将有条件的学院建设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成为公共职业培训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与教育系列职业学校的差异性发展。

由此可见,建设职业训练院是技工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促进公民终身培训制度的建设

实行公民终身培训教育制度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澳大利亚职业技术和继续教育的成功在于突破了传统一次性教育的局限,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终身教育相结合。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这种教育转折时期,建设职业训练院有利于突破传统学历教育。运用终身教育的理论方法,扩展职业教育的概念范畴,着眼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天然的、紧密的联系,把职业教育和培训融合在一起,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界限,满足社会成员多种多样的义务教育后教育需求,使职业训练院成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场所。

三、职业训练院建设的原则

1.理念的先进性

职业训练院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品格的塑造、康体教育和义务服务结合起来,把职业训练院建成具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人”的训练院,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培养品德高尚、技能高超的高素质劳动者。

2.服务的多样性

职业训练院的目标就是为区域劳动力市场培养合格的劳动力,为区域产业培育劳动力资本。其培训目标、项目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制定,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目标和培训方案。因此,职业训练院建设应以市场为机制,不断调整流培训专业和经营项目,为公民提供全方位的终身职业培训服务。

3.运作的市场化

职业训练院运作的市场化应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招生对象的市场化。与就业市场建立紧密联系,根据市场需求招生。二是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训练院建立有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社区组织参加的董事会,实行公司运作、统一决策、独立核算,建立竞争机制。

4.教学方法的实用化

教学方法上,应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实现教学训练化、场所的车间化、评价的鉴定化,坚持工作过程导向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实现与用人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5.职业鉴定的一体化

整合地方人社部门现有的鉴定机构,由主管部门授权职业训练院实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加强监督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提高鉴定的权威性和证书的含金量。

四、职业训练院建设的思路构想

1.举办形式

(1)政府主办形式。以现有公办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为基础,建立政府主导的职业训练院。

(2)民办形式。以现有民办技工院校为基础,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经营的职业训练院。

2.运行机制

政府主办的职业训练院,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在现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基础上,将学制教育和社会培训功能融为一体,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训练实体,实行事业单位二级法人、独立核算管理,将职业训练院建设成为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功能齐全、面向社会,集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培训机构。

民办职业训练院按民办培训机构相关法规申报设置,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独立经营,办学过程由政府主管部门实行监督管理。

3.组织框架体系

训练院设立董事会,负责大事项决策,实行董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下设综合办公室技工教育中心、技能鉴定中心、就业指导和服务中心、竞赛服务中心、技能提升中心等。详见组织机构图。

4.培训教学体系

职业训练院应借鉴澳大利亚等国家职业培训的先进经验,建立“职业培训包”培训教学框架体系。“职业培训包”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针对某一层次职业培训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总和。

“职业培训包”培训模式是在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框架体系下,依据“职业培训包”的职业标准、培训标准、实训场地和设备标准、师资标准,建立模块化、菜单式培训教学体系,实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以保障培训的针对性、可持续性、规范性,实现学院的内涵发展。

5.鉴定体系

发达国家职业培训的成功关键在于建立了完善职业鉴定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职业训练院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培训的质量,而培训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职业鉴定标准和监督体系的完善。为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建议在职业训练院的建设过程中,国家修订职业标准并建立职业鉴定监督机构,以提高职业鉴定的权威性。

在国家职业标准和监督体系完善之前,职业训练院建设试点单位可根据本地实际引入第三方评价,以保证职业培训的质量和职业训练院的可持续发展。

五、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1.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训练院自主办学的关系

政府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大文化教育的管理主体,在职业训练院的建设中政府当然起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合现有主管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管理资源,为职业训练院提供组织保障;二是统筹部门、社区、企业、行业、团体等各级各类培训,为职业训练院提供生源保障;三是完善行政拨款和职业培训补助制度,为职业训练院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打破,政府对职业培训的管理“管办不分”现象严重,政府主管部门往往既进行宏观管理,又进行微观操作。这直接影响了举办方职业培训的正常运作和培训的积极性。

建立职业训练院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人力强国的创新举措,它既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又需要创新办学机制,扩大举办方的自主权。因此,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训练院的自主办学关系,是职业训练院建设成功与否的前提。

2.正确处理好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关系

我国现有技工院校,大部分以学制教育为主,附带短期职业培训。其实职业培训是技工院校的本质特征,也是与其他教育类职业院校差异发展的优势所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在现有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的基础上建设职业训练院,是保证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技工院校应按照人社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发[2014]19号)提出的“每年开展职业培训规模应逐步高于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实现职业培训规模逐年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在保证现有学制教育规模的基础上,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职业训练院建设为着力点,改革办学机制,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突显技工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办学优势,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劳动者终身教育服务。

3.正确处理好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的关系

实施终身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人力强国的重要举措。终身教育既服务于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97年德国汉堡第五届世界成人大会强调:我们所提供的教育和学习内容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的背景来重新设计,另一方面又应以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来精心设计,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侧重于职前培训,尚未建立完善的“学习—工作—学习—工作”终身教育体系,而职业训练院有别于传统职业培训的重要功能就是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为劳动者的终身教育服务。建设职业训练院必须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从培训机制、生源拓展、学习内容、培训服务等方面改革着手,建立终身教育机制,实现从职前培训到职后持续培训、从生源的单一化到多元化,从计划机制到市场机制的三大转变,为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小结

总之,建设职业训练院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我们应深刻认识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概念内涵,积极探索构建内容和方式,正确处理好三大矛盾,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强国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S].国发[2014]19号.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S].人社发[2014]96号.

[3]张永麟.韩国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制度[J].中国劳动,1997(3).

[4]李静.浅谈政府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臂距”管理[J].管理观察,2009(4).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思考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