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创新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2016-05-14 04:11李鹏黄大鹏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培养模式

李鹏?黄大鹏

摘 要:现今培养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方式多种多样,对校内日常工作中的培养和提高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创新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模式进行阐述。校内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听课和集体备课制度、校内评比竞赛、校内培训、师生互动、变换教学手段以及奖金职称激励机制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以上措施分为刚性的和柔性的,高屋建瓴型的和平等互助型的。职业院校必须刚柔并济,文武兼备,才能塑造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校内资源 教师素质 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伦理现状调查及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zcj3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外化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大的效用就是教会人们做事要“中庸”,即使是另一重要的分支道家表面上守静、守弱,处下、守柔,但其最终目的也是知两极,执一端而望其中。做学问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做研究却容易流向两个极端,要么问题太大,泛泛而谈,不切实际;要么过于追求细致,对于一些不必要量化、甚至根本无法量化的指标做量化处理,数据造假,更容易误导受众。笔者在吸取上面两弊端教训的同时,理论和数据相结合,既做理论支撑,又不失于空泛,对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现今培养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趋向是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校外考察学习和短期集中培训上,而对校内日常工作的培养和提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更勿论成系统的模式和具体明确的措施了。其实校内资源对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校内资源还拥有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省时、省钱、省力,即时性、针对性、灵活性等。本文拟对如何充分发挥校内资源的优势,与其他资源形成优势互补进行一些探究。笔者结合多年来工作的实践和感悟现将具体措施详述如下。

一、听课和集体备课制度

听课对授课老师来说是一种指导和鼓励,同时是同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方法,其优势在于简洁明了和即时性。

听课制度可分为校内专家组例行听课和同事之间的非常规性听课。前者的目的是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和指导,后者的初衷则是同事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和促进。

笔者学院在听课制度方面做的可谓相当到位。专家组由各处室、各系部领导组成。他们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眼光敏锐、思维开阔。充沛的精力保证了他们能完成足额的听课次数;丰富的经验使得他们能全面考察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综合素质;开阔的思维使得他们能对教师提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规定对新进教师前三年每学期必须至少听课一次。这样有助于年轻教师更快地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学院规定每个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还要写成听课记录。此项制度弥补了专家组听课频率过低的弊端,对非新进教师的相互学习、继续提高不无裨益。同时能避免专家组听课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有利于其自由发挥,使讲课变得轻松愉悦,真正成为一种爱好和享受。教师们都十分认可此项制度。

学院还规定了相同或相似课程的任课教师每周集体备课一次。这样有利于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时讨论解决,从最细微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成效明显。

二、校内评比竞赛活动

有竞争才有动力,适当的竞争会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为此学院常规性开展了教案、课件评比活动和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说课、讲课比赛。定期检查教案只能保证教案的数量而不能保证其质量。教案和课件的评比活动可以鼓励教师在保证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

学院还定期举行讲课比赛,除了专家评比之外,还将比赛制作成视频,利用现代发达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也参与到评比中来。这样既有利于评比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一石二鸟。

三、校内培训

学院对当年新进教师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校内集中培训,包括师德师风、教姿教态、仪表妆容、言谈举止、课堂掌控、应急处置等方面。这些培训有助于青年教师迅速转变心态,尽快适应新角色。

另外学院经常组织教师听讲座、报告或观看录像,使老师时时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利用教师节、中秋节的茶话会、聚餐之机,使老师畅所欲言、互相切磋。

四、师生互动

如果说上面的几种形式都是教师内部指导或相互学习借鉴的话,那么师生之间的互动则是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具有直观性、针对性的优势。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多种多样,除定期的教评问卷之外,还可以与学生座谈,课间也可以跟学生讨论,听取学生意见。

五、尝试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师风格可能大相径庭,对此可通过不同班级对任课老师的反应来摸索,哪一种方式方法更适合该课程,再结合上述几种方式对教师进行指导和交流。只有一名任课教师的课程,该教师可尝试在不同学期或同一学期不同班级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自我总结或与学生交流。但是无论何种方式方法,都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能为了求新和求变而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

六、职称和奖金激励机制

职称和奖金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将此与教师素质的提高挂钩无疑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此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晋职称有课时量的要求,科研成果除了有量的要求,对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比如晋副高必须至少发表一篇国家级核心期刊第一作者的论文;课题必须是省级以上课题前五名参与者等。师风方面也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比如学生教评至少三次三等奖以上,必须获得先进工作者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这样,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人格品质都有了可量化的指标和明确的要求。

另外,笔者学院为了缓解辅导员和班主任人手紧张的现状,也为了提高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职称评比中增加了任课教师必须至少担任一届班主任的硬性规定。此项措施不仅可以解学院的燃眉之急,也能提高教师课堂掌握力。

绩效工资也应与课时量和教学管理质量挂钩,改变以前无论优劣平均发放的模式。这样更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以上措施进行分门别类。按照手段的强硬程度可分为刚性的和柔性的:校内的培训和各种评比竞赛都属于柔性的措施;而职称和奖金的量化指标则属于刚性的措施。同一项措施中也可能同时存在着这两类措施,比如听课当中的专家组对新进教师三年之内每学期至少听一次课的规定和教师之间每学期至少听10次课的规定就属于刚性措施,超出此限的就属于柔性措施;再如师生互动中的教评就属于刚性措施,而师生交流座谈则属于柔性措施。按照参与主体的不同可将这些措施分为高屋建瓴型和平等互助型:校内专家组听课,校内培训以及奖金职称激励机制都属于高屋建瓴型,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以及各种评比竞赛则属于平等互助型。

进行这些分类的目的是想说明,教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必须刚柔并济,文武兼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方能成功塑造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从而为培养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华.试论高校德育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6).

[2]冯方盛.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7).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培养模式
Seminar教学法在营销专业课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职业学校提升教师素质案例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