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宝,不该被遮蔽的个案

2016-05-14 17:43朱万章
收藏·拍卖 2016年6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美术史油画

朱万章

现代美术史上,人们对李铁夫(1869—1952)可谓耳熟能详。他在现代油画史上的地位已有定论。大凡研究广东绘画史或中国现代美术史者,都视其为一座不可绕过的“重镇”。但对于李铁夫的弟子马家宝(1927—1985),恐怕就不是很多人知道了。尤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知道其名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更遑论对其画风的了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马家宝长期生活在香港,远离美术活动中心。话语权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人其艺被人遗忘。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术界对于马家宝的名字是陌生的。

可喜的是,在马家宝曾经活动的香港地区,开始注意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现在已知的是,香港地区已有学者将其列入硕士研究的课题;有关机构正筹备大型的展览及相关学术活动。这种带有考古性质的发掘及其宣扬,无疑使渐行渐远的马家宝及其艺术浮出水面,让人们在尘封的记忆中追寻到这个在美术史上不该被忽视的传奇人物。

马家宝为广东海丰人,父亲马日新擅绘炭笔画,他从小耳濡目染,受其浸淫尤多。各种资料显示,马家宝的艺术奠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年代,升堂入室于七、八十年代。饶有兴味的是,马家宝事业走向辉煌之时,正是大陆美术界一切为政治服务的年代。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的画家将青春与艺术奉献给了政治,因而在画中表现出的多是符号化的政治语言,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程式化模本。崇尚个性的画家被磨灭了棱角,大众化的题材成为画家们的不二之选。但正是在这个年代,僻居香江的马家宝仍然我行我素地挥洒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在画中以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为艺术理念营造自己的艺术世界。

他的人物画像、静物和风景写生在其师李铁夫的基础上自立门户,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在当时主流美术圈中,可谓另类。但正是这种可贵的“另类”,使中国现代美术史变得丰富多彩。单就这一点来讲,马家宝在现代绘画史的地位也是不可忽略的。

哈佛大学艺术学教授Seymore Slive将马家宝归类于古典西洋画家,认为“他早年习得西方画家的传统题材、画风及技法,一开始即对色彩感觉敏锐,在找到自己的风格与主题后,他似乎就一直坚持下去,无意实验或转用同代新锐画家的不同技法”。虽然这种简单的分类有些偏颇,但从其画作看,马家宝的确传承了西洋古典画家的画风,其写实主义的表现在画中随处可见。他曾告诫弟子们要远离抽象主义,潜心写实,可见其鲜明的艺术主张。

马家宝绘画题材广泛。既有人物肖像,也有风景、静物,还有战争和劳动场景的描绘,其忠实于现实的绘画理念为画史留下可资玩味的素材。以画证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因而其画也就成为一个特定年代的共同记忆。

另一方面,马家宝以传统学养润泽其油画,在国学与西学中找到一个衔接点,并在其画中加以放大。无论是在色彩的运用,还是题材的选择,或者所要表达的艺术精神,都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文化内涵,如油画《画家和他的父亲》和《香港薄扶林维多利亚道》等便是如此。两画乃其人物和风景画的典范,是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

马家宝同时也擅长中国画、书法,这种传统文化的滋养,更使其油画有别于时流,使观者在油画之外体验到别样的意趣。其传世的中国画作品有《山水画》,乃用水墨绘就,风格颇类晚清以来福建、广东地区职业画家如陈阶平、李霞等人,有一种野趣。虽然有文献记载说马家宝早年曾随高剑父(1879—1951)学水墨画,但在此画中,并未见到高氏影响的痕迹,反而是在远离文人画的氛围中体现出一种飘逸之趣。其师李铁夫在诗堂中题跋,称其山水画“浑华天然,绝无人火气之作。吾最赏心,认为入室”,对其揄扬有加。很显然,这种赞许已有溢美之意。毕竟传统山水画并非马家宝的特长,真正能树立其艺术形象的,仍然非写实性油画莫属。

当然,关于马家宝及其艺术,需要有更深入的探究与学术梳理。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家宝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而他在现代绘画史上的地位,也必将重新被确立。

(编辑/黄晶晶)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美术史油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油画去哪了
郭诗奇作品
徐悲鸿及其现代性再研究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刍议安德鲁?怀斯作品从隐喻、转变到延续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