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2016-05-14 04:40卢从领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一堂课分层教学方法

卢从领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在由不同学生组成的班集体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这一差异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备课时分层次备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根据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实现教育、学习、发展协调进行。

一、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的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每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加以引导,这些都需要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在备课时,教师要转变角色,处处为学生着想,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考虑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些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水平,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二、学生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

四、评价分层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名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消极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分层是以学生的兴趣、个性、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等层面的不同来分层的,标准不同,层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学情做出新的选择。虽然每个层次的划分标准不同,但各个层次都要固守一个原则,即要把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猜你喜欢
一堂课分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最后一堂课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