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

2016-05-14 04:40刘跃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凸透镜并联课堂气氛

刘跃明

物理在各学科中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这样的一句话说到:“物理难,化学烦,几何数学习题做不完”。其实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只要师会教、生会学,一切难题都好解决。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会教、会学呢?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教师要在前几节课上专门的设计一些有关的物理演示实验,上好入门教育。让学生真正的踏入物理门槛。促使一时的好奇变为永恒的爱。比如象通过演示“真空里的闹钟不能传声”、“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孩子们都感到好奇而不得其解的现象。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物体的影子”“彩虹的出现”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又有用,能解决他们心中的好多迷。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当然,后续工作也要紧抓不放,课堂设计的原则就是要一切从孩子兴趣出发,每节课都要让有趣的实验和丰富的语言等围绕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好感,不能厌倦。

二、了解初中物理的内容特点及学习要求

初中学的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是较浅易的,属于感性认识、定性了解的内容占的比重大。初中物理涉及内容较广,知识的深度、密集度明显增加;抽象性、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都上了一个台阶;习题数量增多,难度也加大了。学习过程中,虽然仍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也会对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些定性的讨论,但多数是要经过较准确的定量测试或严格的分析、推理才得到结论,常常还要配合作图说明和使用数学工具。

所以,要较顺利地学好初中物理,就要求我们有更好的观察、实验能力,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时,认真做到实事求是。这些能力又是与学习物理基本知识(现象、概念、规律、理论等)的过程共同产生,相互促成的。知识越学越丰厚,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反之亦然。我们常常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说明、作图、数学运用等)统称为“双基”。所以,我们要紧扣“双基”的学习和训练,来逐步获得和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把握重难点知识,化难为易

初中物理中,比较难学的知识点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等。

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重难点总结出来,给学生重点讲解,就能起到重点突击,各个击破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串联、并联电路时,要讲清在串联时,电流处处相等I总=I1=2...In;并联时,电压处处相等U总=U1=U2=...Un。串联时,用电器短路,没有电阻接入该部分的电路,电流表有电流通过,而电压表示数为0;并联时,用电器如果断路,那么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因为没回路了),然而电压表可以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学习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要讲清,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当把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在凸透镜同一侧成的则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四、要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果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解,而不关注课堂气氛,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物理教师能够积极地调动课堂气氛,则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在讲解重力的有关内容时,联系一下我们的“神舟飞船”,中国的航天员飞入太空,就进入一种失重的状态,而失重就和我们现在讲的重力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大家讲讲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景海鹏的故事,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和动力。在讲解有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等教具,让学生看看显微镜里的微小世界,和望遠镜里的奇妙,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再讲解相关的知识,物理的课堂肯定不再是沉闷的,教学目标也能有效地达成。另外,教师要善于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其中原因。比如,菜刀为什么要弄成刀刃锋利的,这可以联系到摩擦力的知识;打鸡蛋时在碗边磕破,这利用的知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等,如此讲解,学生不仅不会再厌烦上物理课,还能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更熟悉和热爱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总之,物理这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只有真正理解了其研究对象,面对众多物理现象能知道其理论依据和现象的本质,明白了的物理的真正内涵,才可能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枚“贝壳”,学习这门课程便会事半功倍,对更高层次的学习也能从容应对。

猜你喜欢
凸透镜并联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并联型APF中SVPWM的零矢量分配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