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将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2016-05-14 05:13吴旭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改

吴旭丽

【摘 要】教师的天职在于教书育人,传统教学强调“教书”,注重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忽略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化发展需要。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将课堂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契合新课改要求,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本文从实际出发,浅析将课堂交给学生后的教学优势,通过分析当前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多方面讨论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学生主导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与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内动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通过培养学生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意识形态处于萌芽期,在自控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学生难以自主产生强大学习内动力,同时受思维定势限制,部分教师对教学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在将课堂交由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将语文课堂交还给学生,推动课程改革发展,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探索重点。

一、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人才而不是创造人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考试机器,为考试成绩而读书,扼杀了学生创造力。推行新课改,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精神,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苦、学生累、效率低的学习方式。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思维等多种学习能力,将课堂交由学生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改善学习情感体验,让老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轻松。

二、学生主导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角色定位不清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心,整个课堂围绕教师展开。在推行新课改,将课堂交由学生主导后,不少教时对这种教学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在课堂上经常无意识地打乱教学节奏。同时小学生才接触这种学习方式,需要一个适应期,以前只需教师讲自己在讲台下听就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变成了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事,始终想要一个权威指导,潜意识里仍将教师当做课堂中心人物。界限模糊的角色定位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课堂无法真正由学生主导。

(二)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质疑能力,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机械性思考与解答,思维没有跟上,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一下抓住问题重点,学习效率较低。明朝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反应了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三)师生缺少有效交流

许多教师未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学生学习学习状况一无所知。将课堂交由学生后,学生学习成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有没有掌握優秀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只起促进作用。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教师不知道哪些方面还需要补充,哪些部分没有掌握到位,学生学习成果得不到保证。

三、如何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将课堂交由学生主导,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为一切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蜜蜂》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关于蜜蜂的科普短视频,向学生介绍蜂蜜的种类及生产过程,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求知欲,将学习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将书本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二)科学按排教学时间

将课堂交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能在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教师要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实时间,教师授课与学生发言、提问、讨论、总结的比例要恰当,把尽量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思考与质疑。需要教师有效组织,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

将课堂主导权交由学生,意味着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具有与教师平等的地位。首先教师要建立一个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人格尊严,让每个学生的意见都能够得到发表,让每个同学的想法都能够得到重视。其次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心底认可教师,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的在课堂上展现自我,积极投入到由他们主导课堂学习中去。最后是要多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满足学生成就感,对学困生予以鼓励与帮助,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让学生尊重语文课堂,热爱语文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提高。

(四)因材施教

优秀生与学困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学生之间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分层次教学,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一教学目标要分层次,设置一个基本目标,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然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上发展,既满足大多数学生需要,又照顾学困生与优等生的实际情况。第二是课堂问题分层次,教师可在课前设置一系列难度不等的问题,供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选择。第三是作业设计要分层次,将课堂交给学生后,作业是一项高度自由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自主探究、课外延伸,也可以选择巩固基础、深度发掘,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收获即可。第四是评价分层次,在教学中可能出现优秀生马马虎虎写的作业要比学困生认真写质量高的情况,教师在评价时不能过于片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总的来说就是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五)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主导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不再“包办”整个课堂教学,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受生活经验与专业知识限制,如果教师不对一些专业问题做解释,学生难以明白为何京张铁路修建难度这么大?两个火车头设计是怎样的?为何这条铁路有如此巨大的现实意义等问题。有疑问就有思考,教师要鼓励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多读课文;再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初步结论;最后教师做好总结,完善问题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通过质疑获得知识。

四、结语

将课堂交给学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在兼具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水菊芳,黄安成.我们不是课堂”神话”的缔造者——”将课堂交给学生”之我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旬刊,2013(12):26-29.

[2]梁平智.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课改发展转型[J].课外阅读旬刊,2013(7).

[3]钱宁.自主探究,互动交流,让课堂更高效——“将课堂交给学生”之我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旬刊,2014:15-17.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