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016-05-14 06:17王璐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体性小学数学教学

王璐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新课标的出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以往灌输性小学课堂的颠覆,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才能让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给学生营造更多的开放学习空间入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起良好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鲜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在数学教学上也打造出一种悬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或者一个故事,很多学生在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很多都会开怀大笑,觉得故事循环往复,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数学知识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故事呢,同学们是否想对此进行了解?这样的问题预设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更有兴趣,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激励,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强烈的自信心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在心理学知识中可以看到,教师运用激励手段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成就感,并且也能让学生对于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更加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中等偏下的学生,学生在答对以后教师要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找到了自我归属感,认为自己被教师所重视,因此在后续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也更加努力,更加积极,提升自我价值感。

二、教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

1.从数学教学起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需要对已经获得知识进行激发,这样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用旧的数学知识认识新的知识,有效的正确的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情境的构建,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歉意,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学生在刚刚学习乘法时,可以让学生对连续加法进行复习,从中找出怎样的规律,这时教师再引入乘法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教师构建好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

每一种数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可以被学生感知,但是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情境之间不能脱离开来,教师考虑到这个因素就可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数学北荣的特点出发,给学生设置出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数学知识,自己体验到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以此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多新奇的思想,那么在适宜的情况下还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教师在这方面对于学生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阶段内,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教师在教学方面营造出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具体教师可以从以下措施中进行教学:

首先,给学生开展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要提升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就需要在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后,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种自主的方法可以使用当前很多教师所推崇的小组合作法。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鸡兔同笼”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还能使用假设的方法,另外方程和列举法也是常用的方式之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问题的解决就会有不同的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開放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重要任务。因为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无意中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若是学生对于问题没有正确的答案,没等学生将答案阐述完,教师就打断学生的话语,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也会大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答案不是唯一的,这样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教师也能从对个侧面对学生进行了解,让每一类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有更多的科学性评价还能让学生对创新性答案更感兴趣。

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数学的能力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知识的应用,数学更是如此,知识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多种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套用公式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尽管一些学生可以把正确的答案写出来,但是对于自己的思考过程却不能清晰的认识,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阶梯思路的重视,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叙述一下自己解决应用题的思路。这样不仅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思路有更多更好的了解,若是什么地方存在疑惑,教师可以马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能够节省很多时间,还能让学生对于应用数学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更加善于观察,观察出生活中具体哪些方面蕴含数学知识,哪些方面的数学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发挥自己学习和实践的主体性。

五、结束语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文的论述中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给学生营造更多的开放学习空间入手进行的阐述,最后指出教师的教学要结合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有全新的认识和感悟,这样才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能够给自己带去的益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杠杆,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到课内外的数学学习中去,这种教学改革方法能够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的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罗静彦.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讨论[J].才智,2014,14(21):102-102.

[2]汪浩平.对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1(11):368.

[3]巫舒.试论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及实践[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8(12):112-112,113.

[4]李菊英.对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J].时代教育,2015,22(8):203-203.

[5]李霞.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5,25(7):93-94,102.

猜你喜欢
主体性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