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2016-05-14 06:17沈裕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启示

沈裕玲

【摘 要】正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这一学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并阐明人在社会环境中怎样进行学习、形成和发展人们的智力和人格特征。他们的主要实验研究和基本观点对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社会学习理论;学校德育工作;启示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过程。班杜拉将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如果人们只通过第一种方式学习,那是非常缓慢而费力的,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很大代价。幸好人类还可以通过第二种学习方式及观察榜样进行学习。实际上,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依靠观察学习获得的。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因此,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的原理出发,把人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看作是个人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他认为,儿童道德行为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环境、社会文化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启示

学校是个体由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中间阶段,是个体接受教育的专门教育机构。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个体将会以更理论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接受德育教育,其道德素质将会得到提高和升华。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传道”作出典范。老师的所做作为在孩子心目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分量,因此,教师应该在儿童这个特殊的模仿阶段,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将做人的道理于无聲之中传递给学生,不仅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导师,还要成为他们思想修养的楷模。20世纪90年代美国波士顿大学K·瑞安教授提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方法,称为“瑞安模式”。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E”,其中一个“E”即“EXAMPLE”(榜样)。他重点提出了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他认为,课堂上进行德育最明显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在他的这种重点强调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学生好奇的眼光捕捉并很快能加以模仿。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应该成为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先决条件。在学校教学和生活中,低年级学生大都以教师的行为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所以说,教师与其在思想品德课上灌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思想,不如在日常生活不时地表达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和热情。在时间和实践的积累中,这种爱心会自然地内化到个体道德修养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外部强化并尽可能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强化来推动学生的学习。相反,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消极、恶劣的道德品质,要加以批评和适当的惩罚,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在以后的行为中予以剔除。

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是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形式或渠道,这三种德育形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德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的德育工作者:教师、父母和每一位社会成员在对受教育者施教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成为一面德育的旗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对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德育工作者来说,他们都可以是也应当是德行的楷模。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里不仅指德育工作者的以身作则,也包括追求至善的德行。我们在此时以班杜拉“观察学习”为感触,向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发出呼吁:充实自己,完美人格。在教育和生活中,时时事事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典范,在在自己完美人格的感召和影响下塑造优秀的、具备良好道德行为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美国新的道德教育——瑞安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J].1997,(6)

[2]胡厚福著,德育学原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唐卫海,杨孟萍. 简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心理学[J]. 1991,(2)

[4]赖昌贵.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德育心理的研究. 心理学[J]. 1995,(7)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