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

2016-05-14 07:09白奇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教育体育

白奇志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就明确了体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是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要跨入新世纪素质教育是“入场券”,而教师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振兴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我们有必要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基本内容及要求有所了解,这样体育教育才能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只让学生每次课跑步或自由活动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呢?更别说如何积极的锻炼了,所以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的各方面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并要有一特长,做个“一专多能”的教师,要做到这样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前辈学习,向学生学习,要有不断学习,不耻下问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要能文能武,不能以为在大学中所学,用来教初中生这已经是很足够了,要知“坐吃山空”,体育教师还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起带头作用,对以前所学知识,还应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佩你,才会更加配合教师的上课。

其次,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传道必先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是对事业忠诚的最好形容,一个只有热爱自己事业的人,才不会失去工作的动力和责任心,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第二体现在热爱学生上,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如果教师处处总是以教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出现在学生面前,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怎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呢,教师只有把爱建立在严格学生和信任、期望之上,热情帮助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作出积极的反映,第三,表现在自身道德修养上,教师劳动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说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上课。

二、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田径运动中一些技术动作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贯穿于走、跑、跳、投、武术、体操等项教学与训练中。首先体育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如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或寒风凛冽的隆冬,教师始终能做到从容、精神饱满地给学生讲解、示范、教学,这对于学生起着无声的优良意志品质的熏陶;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诱导教育,如在跳远联系中,有的学生怕沙土脏了鞋袜,练习不认真,动作不到家,这时教师应指出不正确的姿势不但不能掌握和提高正确的跳远技能,而且还会给腰、腿部带来损伤,并教育学生要克服怕苦、怕累、怕脏等思想,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还有在球类项目中,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比赛中集体配合不够默契,导致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错判时是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是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满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很好地总结和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三、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不难看出,新课标中把运动兴趣作用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练习感兴趣的时候,就会认真听讲,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练习的时候就会积极参与,一丝不苟,刻苦完成,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练习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心不在焉,马马虎虎,被动应付,从而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结果事倍功半。

所以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四、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代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活动大部分在实践中进行,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和实践的表现机会,但在体育教学中有些老师通常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技能方面的知识传授,却很少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新形势下,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知识、技术技能、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好融为一体,培养身心都健康的新一代。

中学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品质的黄金时期,也是其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阶段。体育教师要利用好体育课堂这一契机和场所,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任务。那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和协作竞争精神呢?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緊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质教育体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