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全国卷背景下高考历史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策略

2016-05-14 07:09竭蔚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复习备考全国卷

【摘 要】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冲刺阶段中,只要能以“依据考纲,回归课标和教材,把握主干知识,贯通古今,关联中外”为指导,坚持“回顾错题,反思错误,查缺补漏,研究真题,精选习题,提升技能”为有效途径,一定能取得回归全国卷背景下高考历史复习备考成绩喜人的丰收。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历史;冲刺阶段;复习备考

从2016年开始,福建、安徽等8省对外宣布高考将结束自主命题,参加由国家考试命题中心统一组织的全国1卷考试。这一变化,对参加回归全国卷首届的我省师生来说不仅面临着准备时间短,复习容量大,考试难度加大等一系列的问题,更是对今年高考各学科复习备考的一次巨大挑战。以下,笔者就依据一年多以来对已参加全国卷省份高考历史学科复习备考策略的一些研究和多年来从事毕业班复习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对回归全国卷背景下高考历史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依据考纲,回归课标,把握主干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是每年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主要依据,在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对照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中要求的每个知识点,并结合相关试题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排查式地复习,力求不留复习的死角;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回归《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个学习模块,4大学习主题(分别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和25个学习专题并整合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关知识作为冲刺阶段复习的主干线索,抓住高考历史的主干知识和重点,以此来提升学科复习的效果。例如,可以将考纲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整合为:

二、回归教材,贯通古今,关联中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高中历史教材是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基本依托和来源。因此在考前的冲刺阶段,如何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应依据有限的复习时间指导学生对初高中历史教材进行系统的泛读、对照考试大纲的重点精读和结合时政热点有突破的研读。除此之外,由于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一般不会只考查某一个孤立的知识点,通常会选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某一模块的具体知识点作为切入,考查它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通常会涉及古今、中外之间的联系对比。例如2015年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第40大题就涉及到古代和近代不同学者对儒学的不同态度;2014年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第40大题就涉及到中国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与近代英国科学家牛顿不同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特点和命运不同原因的比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应尽可能指导学生不仅要把握某一历史现象的内涵,同时还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辨析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分角度、多层次地将相关历史知识融合起来进行有效复习。

三、回顾错题,反思错误,查缺补漏

在日常复习教学中,教师时常会指导学生建立学科错题集,这样做能有效地防止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重蹈覆辙、走向成功。在高考的冲刺阶段,对近期已做过的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无论是教师提供的,还是自己购买的,教师都应指导学生及时地收集错题并回顾,再次地进行反思。例如,做错的选择题,是否是因审错时间造成的还是审错题意造成的?非选择的主观题解答,是否有围绕设问多角度地思考来组织答案?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反思和纠正做历史试题的错误思维,才能帮助学生理顺解题的思路和提升分析、归纳和概括知识点的能力,才能查缺补漏,决胜于全国卷的历史高考。

四、研究真题,精选习题,提升技能

历年来的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題都是由专家学者们经过长时间精雕细琢出来产物,它反映了对当年高考历史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高校选拔人才要求的考量和文科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客观判断。因此,研究历年来的全国卷历史试题,就如同和这些专家学者们对话。

在高考的冲刺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地研究近三年来全国卷的高考历史试题,将其按题型分类处理,重新看一遍、做一遍,好好地体味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从试题中体会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会“怎么考”,还可以让他们从试题的参考答案中体会做题时应“怎么答”。因此,研究近三年典型的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不仅有助于指导学生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提升解题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把握答题的节奏和积累考试心理调适的经验。

因为距离高考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应精选试题,从题目选用来源来说,首先可以选用近三年全国1卷、全国2卷和海南卷的高考历史试题,其次可选用比我省早进入全国卷考试模式省份最新的名校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从题目选用的类型来说,应与全国卷题型模式一样,即12道单选题,2道非选择必做题和四选一模式的选做题;从题目选用的内容来说,应该要加强针对新史观和与社会时政热点相关试题的训练。

做题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限时训练,一方面充分地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审解题能力做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同时还要及时地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防重蹈覆辙。在做题过程中,应按不同的题型认真地进行审题、解题训练和规范地组织、书写答案,提升应试技能。

总之,只要我们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中,能以“依据考纲,回归课标和教材,把握主干知识,贯通古今,关联中外”为指导,坚持“回顾错题,反思错误,查缺补漏,研究真题,精做习题,提升技能”为有效途径,相信2016年我省参加全国卷高考历史成绩一定能获得喜人的丰收。

参考文献:

[1]高章元. 理差异明考题变化辨思路寻应对策略——高考语文安徽卷与新课标全国卷之比较[J].学语文,2015年05期

[2]王邵励. 什么是合理的历史“概括”——以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材料解析题为例论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15期

[3]刘国彬. 坚持·改进·启示——我看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1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15期

作者简介:

竭蔚(1973.11~)男,福建省漳平市,现职称:中学高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复习备考全国卷
关于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备考的建议
高考语文考纲变化与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考纲变化与应对策略
中考英语复习备考的实践与体会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在新高考全国卷要求下如何实现英语书面表达满分教学
基于应试能力培养的政治复习策略研究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