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指导策略

2016-05-14 22:36刘勇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指导策略

刘勇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学生自主实践的课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过程,是该课程的显著特征和根本要求,但是没有教师对学生规范、有效的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易于陷入茫然与无序状态。因此,教师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有利于强化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本文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总结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关键词: 实践活动课程 有效指导 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1]。笔者就近几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活动实施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也是最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亲历者、实践者和体验者,由于学生自身能力和活动的难度,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适时地给予指导支持和管理,真正扮演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更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

一、指导活动的实施要明确目标

活动实施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归宿和终点。有了明确的活动实施目标,教师就会清楚开展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何在?组织这些学生怎样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实践活动达到怎样的目标?有了这些实施活动的具体目标,教师就可以统筹规划,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活动的目的、意义所在。如在开展《消防疏散演练》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就事先安排好活动的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发生火灾紧急情况时的危害和防范火灾发生的意义;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和救助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在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对和进行自救。再如开展翻越《毕业墙》的拓展项目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训练这个项目的目的、意义:学生要敢于挑战自我,没有不可能的事,不要因从未尝试而放弃,要重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各项任务方可顺利完成;掌握一些野外生存能力和自救、防护能力;树立在工作中必须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确立活动目标后,教师就能根据目标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以适时的分阶段有效指导,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指导活动的实施前要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师对有效指导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切入点。学情分析大致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有无知识经验、学生的年级班级情况、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分析。在活动之前,有了这些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胆预测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和情况?针对所发生的问题和情况如何应对解决?从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如教师在开展五年级《巧手包水饺》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仍不强,有些学生对水饺不是很了解,但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大部分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水饺是由什么原料做的是不清楚的,对于大部分小学五年级农村学生来说,没有实践过,甚至有很大部分学生没有吃过。因此,教师面临着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问题,教师就要考虑怎么教,怎样教会学生擀饺皮和包馅等方面。这样,通过一番详细的学情分析,教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这次活动给予更有效的指导。

三、指导活动的实施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关注过程就是教师在学生具体实施过程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实践情况怎样,及时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收集来自学生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材料,并加以整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阶段以任务为价值取向,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落实活动任务。同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突出主体,切记不要包办代替,适度进行点拨[3]。教师也要适时地给学生纠正和鼓励,从而达到有效指导。如在厨艺美食课《我会做豆浆》实践活动中,教师就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学生对发现为什么没有出豆浆时应如何处理,怎样才能磨得更细腻,有些小组的学生磨得很好等一系列信息材料。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推磨的方向是否正确、黄豆与水的比例是否恰当等一些提示性语言,让学生自己琢磨实践,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使学生纠正错误,改进操作方法,有的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在学生成果分享时,教师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叫一些学生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自己成功的方面,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适当鼓励。

四、指导活动的实施要关注小组的组建情况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4]。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可以享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让活动课更有魅力。所以,小组活动开展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和质量优劣。因此,教师在学生组建小组时,要关注小组的组建方式,要明白学生的小组是通过完全开放的自由组合还是教师指定半开放的学生参与组合。因为不同的组建方式,教师要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并且要关注学生小组内的成员组成,了解小组内的学生个性,同时,要重视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有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任务的分配需要做必要的干预小组做适当调整。譬如学生在参与《家乡美食—酿豆腐》实践活动时,按照男女比例分为四人一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一直有一位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教师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介入。后经调查,原来这个学生寄宿在教师家里,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电脑,可他在小组成员中承担的任务是搜集资料。所以,这个学生很难完成这项工作,于是就不愿再参加这次的小组活动。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及知道这位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较强,于是就将这个小组成员进行一些相应调整,让这位学生担任采访整理任务。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小组的组建情况直接影响每个成员能否主动参与,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五、指导活动的实施思路要清晰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是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实践,但是往往学生缺少这些实践经验。所以,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其中。学生在实践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大局意识,做到要以学生为本,顺势而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思路清晰,才能正确指导,达到效果。如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就必须引导好学生知道:我们开展这项实践活动到底要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引导学生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怎样做好这个事情。接着,要引导学生预设困难和问题,共同思考如何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梳理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就有必要给学生做实践活动方法上的指导了。因为,在实践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方法是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教师进行的系统方法指导工程,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有章可循。所以,在进行方法指导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进程的需要,激发学生掌握实施活动方法的求知欲,引领学生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并帮助学生提炼实践活动方法和运用方法。

六、指导活动的实施任务要及时跟进管理

学生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必须跟进管理,这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及成果的取得都会有良好的保障作用。教师跟进管理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价值不随意偏离,防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价值漂移、价值减损或目标模糊的问题[2]。比如在开展翻越《毕业墙》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提前提醒学生在做这项活动中的安全事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因为在没有任何求生工具的前提下,整个团队在规定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要全部翻越通过这堵有4.2米高墙,具有很大挑战性。这就要学生在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拉手的正确方法、踩下面人的肩膀等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同时,教师要跟进学生在进行翻越《毕业墙》活动实施过程中做到紧张而有序管理,如保卫人员的到岗到位做好学生的防护措施,尤其是教师要对活动实施任务进一步跟踪拓展项目成果分享管理指导。再如学生要外出参观采访活动,教师就要提前提醒学生在参观采访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正如对工作人员的文明用语、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采访的侧重点等。在学生参观采访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提醒学生做好采访记录的材料整理,并做好时间上的规定限制,适时给予必要指导和评价。

七、指导的活动实施要注重成果展示

经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和研究学习,学生心中就有了自己对某一主题活动的想法,也就有了自己的结论。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最佳时机指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如何展示?这就少不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展示成果的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指导老师根据他们研究的内容协助他们修改展示方式。教师要恰当地指导学生选择展示的形式和展示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展示的形式和内容符合自己的主题、还要自己最有特色、最优秀的,要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如开展《陶艺》实践活动时,每个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做出自己理想中的陶艺作品,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创意作品给全班学生展示。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对作品的一些细节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给予点评指导,让学生把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以最佳创作效果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体验成功,从而达到指导的效果。

总之,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更加精彩,需要教师全程有效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良好保障。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角色。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否进行有效的指导,直接关系课程实施的成效优劣,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快慢。所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指导更加有效,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J].课程与教学,2006(8).

[3]常宏.浅谈综合实践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4).

[4]刘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2).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指导策略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有效指导促成长, 潜心研究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