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跟踪环评对规划变更的作用分析

2016-05-14 13:28蔚东升
环境与发展 2016年5期
关键词:作用分析

蔚东升

摘要:以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内某园区总体规划为例,在管委会对园区发展规划有现实的调整变更需要时,同时进行园区的跟踪环评,发现规划实施多年间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表现在环境容量有限、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落后、产业发展存在偏差、产业布局较为混乱等问题。从环境保护优先的角度,确定合理的变更内容,最终规划达到了环保与经济、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统一。

关键词:跟踪环评;规划变更;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5-0021-05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5.005

Effect analysis of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tracking assessment

when planning changing

Yu Dongsheng

(Hebei Zhonglian Energy and Enviorment Co Ltd, Shijiazhuang 050000)

Abstract:Taking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a park in the key control area of air pollution as an example , the planning has the reality changing, at the same time to track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ind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for many years, focusing on limited environmental capacity、behindh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biase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ed layou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ority,determining a reasonable changing of th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get unified.

Key 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tracking assessment; Planning changing; Effect; Analysis

石家庄市某园区设立在距市区较远、村庄密度较小的A镇区南部300m处,以化工、装备制造为主导发展产业。其规划环评已于2009年通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查。园区管委会结合现实发展及用地需要,拟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其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园区面积不变,仍以化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但是拟将化工区由原来的占地的18%扩展至70%,且扩展方向为镇区方向,装备制造业也将引进酸洗、彩涂等废气污染较明显的企业。在石家庄市确定为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的背景下,管委会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减轻区域环境压力,通过跟踪该园区近几年发展情况以及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环境保护优先的角度,最终优化调整了拟变更的内容,做到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减轻区域环境压力。

1 规划概述

1.1 原园区规划概述

原园区规划面积6.2km2,以发展化工、装备制造为主,园区规划远期2020年经济目标为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化工区占用三类工业用地,占地比例为18%;装备制造占用二类工业用地,占地比例为70%,其余为商业服务用地。

1.2 拟变更后的规划

园区近几年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较好,原规划的化工产业用地面积及其布局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管委会拟对规划进行变更。在用地方面变更内容为增加三类用地面积至70%,将商业服务用地取消,装备制造占二类工业用地,占地比例为30%;产业发展方向方面积极引进各类化工项目,不再进行环境准入限制;经济目标方面增加至100亿元。

2 跟踪发现问题

2.1 跟踪内容

2.1.1 区域环境质量跟踪

为了发现规划实施数年来,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选取原规划环评时的现状监测点作为本次跟踪的监测点重新进行监测。并将两次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问题。

(1)环境空气

通过二氧化硫1小时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二氧化氮1小时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本次各项浓度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但较园区规划实施前有所增大。通过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的对比分析,本次各项浓度均有所增大,最大超标倍数由实施前的1.0倍增2.1倍。且本次增加监测的特征污染因子氨、氯化氢的占标率达到了45%以上,说明区域环境容量有限。

(2)地下水环境

通过区域地下水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浓度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本次除硝酸盐氮浓度较园区规划实施前增幅较大外,其它各因子基本无大,且各监测因子监测值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说明园区化工企业使用氨等化学物质,残留在农田表面和土壤中的污染物经雨水或灌溉水淋溶,连同土壤中易溶物一起随雨水补给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的天然物质平衡遭到破坏,硝酸盐氮含量增加。

(3)生态环境

NDVI指数代表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指数越高植被覆盖度越高。规划实施前NDVI指数在0.50~0.70之间,现状NDVI指数在0.30~0.50之间。相比规划实施前,入驻企业的增多,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园区内的耕地和园地变为建设用地,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

2.1.2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跟踪

(1)供水工程

规划在园区西北部建设一座水厂,取用地下水。园区入驻企业较少,需水量不大,且布局较分散,现状区内现无集中供水设施,区内现有企业建有自备水井,取用地下水用于生产和生活。

(2)排水工程

规划依托城市污水处理厂,园区不再建设单独的污水处理厂。园区入驻企业较少,废水产生量较小,现状仅铺设了从园区至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道。现有企业废水经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设施预处理达标后,经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3)供热工程

规划在园区中部依托合成氨厂建设一座集中供热锅炉房,由于规划依托的合成氨项目一直未建设完成,集中供热设施未能落实,未建设集中供热锅炉房。

2.1.3 入驻企业规划符合性跟踪

自规划实施以来,入驻园区的企业共二十多家,现状部分企业为服装加工、煤炭物流,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要求;部分企业均为原规划实施前已有粘土砖企业,未关停或转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分布于化工区内,不符合产业布局。

2.2 主要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2.2.1 产值规模及产业结构不合理

(1)存在的问题

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环境现状氯化氢1小时、日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值分别为0.440、0.467;H2S、氨1小时浓度占标率最大为0.400、0.450;硫酸雾1小时、日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0.467、0.400,各项化工生产涉及的特征因子占标率较高。化工产业发展规模较大,布局较为聚集,但产值、附加值较高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对环境影响较大。

(2)解决方案

第一层次,产业自身的增长幅度调整。为保障规划实施后区域的环境质量,结合化工业现状的规模14.3亿元,控制其在规划期内的增长幅度(速度),规划期末控制增加至24.8亿元,增加幅度约70%。在控制化工产业自身增长幅度的前提下,各具体项目应实施最新的清洁生产措施和各项先进成熟的末端治理技术,确保其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小于现状指标。

第二层次,两个产业间整体规模的比重调整。目前,现有装备制造企业中规模企业较少,即附加值较高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污染相对大的化工产业发展过快,产值整体较低,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为减轻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结合各产业可能的发展速度,降低化工产业比重,由现状的50%降低到40%左右,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比重,由现状的50%提高到60%。

2.2.2 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

跟踪调查结果,环境空气中氯化氢、氨等监测因子占标率较大,环境容量有限,不再适宜大幅度发展产生相关污染因子的企业。

(2)解决方案

目前,三家化工产业排放氨,一家排放氯化氢,另在建合成氨企业也是氨排放大户,氯化氢、氨等监测因子占标率较大,使得主要排放上述污染物的化工产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应选择性发展装备制造及化工产业,明确入区企业准入条件,在镇区下风向的装备制造企业禁止建设有酸洗、喷漆工序等污染型的项目;严格禁止氨基化、氯化等涉及氨、氯化氢为原料或产品的项目入区,限制以使用氨、氯化氢为助剂或辅料的项目入区,以减轻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使开发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环境可行性。

2.2.3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1)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工业园区内现无集中供水设施,企业建自备水井取用地下水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园区污水通过现有管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未实现“分质处理”,易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造成影响;园区目前现有企业使用自备锅炉采暖,未形成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2)解决方案

①供水工程:目前该地区地下水属于超采状态,地下水资源紧缺,需寻求其它水源来缓解和避免对地下水的进一步开采;同时南水北调输水配套工程已完成修缮,为通水供水做好了准备。因此,建议园区集中供水厂以南水北调水作为水源,不开采地下水。

②排水工程:目前园区已铺设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道,且在园区北部建有污水提升泵站。建议园区建设独立的污水处理厂,依托现有的污水管网,对园区有机物浓度较大的化工废水进行单独处理。

③供热工程:目前园区化工企业发展较为迅速,该类企业均自建燃气锅炉,规模较大,发展良好,作为区内较大的企业,具备了集中供热的能力。建议依托该企业的集中供热设施,并逐步扩大供热规模。

2.2.4 产业发展存在偏差、布局较为混乱

(1)存在的问题

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园区内现有企业涉及到的行业类别主要包括装备制造、服装、化工、建材、物流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等产业政策要求,工业园区内的现有的粘土砖厂是园区规划前已有的企业,不符合政策要求,且现状污染较严重;区内服装、建材、物流等产业均不符合园区定位。产业布局存在交错布置现象,除化工企业初步形成聚集发展外,其它装备制造企业布局较为分散,不利于园区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减排。

(2)解决方案

环境现状监测数据中SO2、NOx,尤其是PM10含量较大,且粘土砖厂不符合园区规划的产业定位,粘土砖厂需关停。对于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其他企业,建议不再扩大用地规模。根据园区发展现状及产业特点,调整各类工业用地范围及面积,在目前化工企业已经比较集中的区域划定为化工园区,在其他区域划定为装备制造园区。引导入区企业按照相应产业定位集聚发展,以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

3 规划变更时接受的优化调整建议

管委会通过跟踪园区近几年发展情况以及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发现以上问题,在变更规划时接受了优化调整建议。

3.1 产值规模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根据跟踪结果,适当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并调整各产业比重,降低化工产业在两个产业整体规模中的比重,由现状的50%降低至40%,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比重,由现状的50%提高到60%,远期产值仍控制在60亿元。优化调整前后变化情况见表1。

3.2 产业发展方向优化调整

根据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现状,选择性发展装备制造及化工产业,明确入区企业准入条件,对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设定禁止、限制性条件。调整前后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变化情况见表2。

3.3 公辅设施优化调整

调整前后公辅设施变化情况见表3。

4 结论

以某园区规划环评跟踪评价为例,介绍园区跟踪环评及时发现规划发展五年间存在的环境质量、产业发展及公辅设施建设等问题,并结合管委会对园区发展规划的现实变更需要,以环境保护优先的角度,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确定合理的变更调整内容,最终规划完成了经济与环保、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和谐与统一。

参考文献

[1]余艳红.泸沽湖风景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研究.北方环境 2010,22(2):1-6.

[2]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评(第5辑)北京: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中国环境出版社,2012,14-24

[3]周影烈,郭茹,包存宽等.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初探.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31(6):84-88.

[4]赵义亭.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理论研究.污染防治技术 2008,21(6):1-4.

[5]李悦红.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和跟踪评价.污染防治技术 2003,16(4):160-162.

[6]刘小飞.初探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实施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构建.四川环境 2014,33(1):1-4.

猜你喜欢
作用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