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一体”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2016-05-14 02:36赖育红徐志新
新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三维一体因数数学知识

赖育红 徐志新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未对数学阅读加以足够的重视,学生缺乏自学和思考的能力,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如何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提升,置数学阅读于正确课堂教学轨道之上?

一、依照教学目的,做好阅读设计

自学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加深数学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分析、探索和反思,实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阅读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为学生构建层次化阅读体系,使得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数学阅读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地参与到阅读的各项环节中。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导读,就如对数学概念、公式、数学题等进行阅读,让他们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在数学逻辑语言中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导读,目的在于自己读懂教材中的插图。教师提问:“图中的红线表示什么?是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每排的瓶数同样多?”学生认真看插图,明确了图中采取的使每排同样多的方法、步骤,并用学具进行模拟操作。经历上述步骤,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这样的阅读活动把插图的操作过程加以还原而获得对知识深刻的理解。该环节还有另一层巧妙的作用,不少学生阅读了例题的解题过程,从而产生了认知矛盾:当瓶的行数超过了4排甚至更多时,“移多补少”的方法还行得通吗?教材中的求平均数方法与“移多补少”方法有什么联系?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因激发而活跃,新知的学习期望已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

二、运用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学习内容出发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三维一体”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合适的路径,如情境式阅读、探究式阅读、示范性阅读、拓展性阅读等,通过多种教学路径,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阅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例如,在日常教学开展时,教师可以采用阅读情境构建法将阅读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理解,能够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笔者在圆周率学习的过程中就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作为知识背景,让学生阅读该故事,对圆周率的来源和内容进行探究,学生非常容易就记住了圆周率的值。此外,笔者还经常采用示范性阅读教学,通过自身阅读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提升学生对阅读的认知,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把握好数学语言,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如教学手势、视频图片等,使阅读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在立体、饱满的知识环境下爱上阅读,这对学生数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学教材中“读一读”“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阅读材料,它们内容生动有趣,笔者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去读,也可以从开阔视野的角度去读。教材中介绍了“分数写法的来源”“四则运算符号的来历”“七巧板的来历”“指南针的来历”“古代计时工具”等,内容相当丰富,学生从拓展知识面的角度去读,也能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

数学阅读与其他阅读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在“三维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结合数学知识内容做好阅读引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技巧,全面提升阅读效益。在阅读中要设置好标注和停顿,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本质;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及符号的转变,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让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关联,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1)对数学概念进行划分和标注,使用着重号将重点知识凸显出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尽快理解知识内容,了解数学概念中的关键点。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质、法则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对其进行划分和标注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概念内容,把握好知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材中展示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读这个概念的时候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字、词勾画出来。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认为“三条边”“围成”与“封闭”这三个词非常重要。让学生反复推敲它们的含义,通过对一个词一个词的分析,最终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较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置相应的停顿,让学生在停顿的过程中对前面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梳理,了解各阅读内容间的关系,掌握数学知识本质。笔者在“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就在因数定义中的“整数”“余数”“因数”之间设置停顿,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因数定义内容之间的联系,了解定义中的层层递进关系。在这样的阅读下学生对因数的认知效果明显提升,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做好语言及符号的转变,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画图,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其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垂线和平行线”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让学生先画出平行线,然后对平行线之间的各个垂线线段进行测量和对比,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概念,实现语言与符号间的正确互译,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作用,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理设置阅读环节,做好“三维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真正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只有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反思和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处理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学才能因阅读而闪光。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三维一体因数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尝试减肥教学的策略研究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