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016-05-14 15:12张玉皙
新课程·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治课教材政治

张玉皙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传授和获取知识、技能、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融入生活,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关键词: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教学效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高中思想政治课,其本质也是对于生活真知的体现,其课程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四个必修模块都散发着生活气息,这本身就说明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它具有实效性、理论性、政策性三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武装、思想品德进行提高、思维方式进行疏导,同时,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学主要有以下两大难点: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某些重金钱轻内涵、重经济轻政治的错误导向,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的学习。如果老师在课堂教育时仍然一味照本宣科或是讲授内容陈旧,会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愈加消极厌烦,更谈不上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了。综上所述,对如何在政治课学习中增加生活趣味,在生活中运用正确思想指导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新教学设计,融入生活情境教学,引人入胜

一定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一定的教育方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观点。背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将陷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泥沼之中。好的教学设计,不仅是一个教师学识水平、思想洞见的体现,更是需要来自实践领域的鲜活经验。在讲授思想政治课时,教师一方面要有效利用教材,把握教材的根本和内涵;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的思想跨越书本的空间,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带动学生实现积极、主动、高效的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多变的价格》时,使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七爷一行人在药材市场购买黄连的简短视频,提出三个问题:(1)七爷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一千斤黄连?(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的黄连多了,价格却下降了?(3)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价格变化的例子。通过向学生提供真实、有趣味性的社会生活实例,有效缩短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得课堂教学刚一开始就能“抓人眼球”,借助层层深入的问题辅助引导,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身临其境,直观感受到商品价格前后的变化并对价格变化原因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学生准确把握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新教学设计,预设教学思路,融入生活情境教学,将思想政治中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可以进行感性化认识,构建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融会贯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再以灌输概念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摒弃说教式或是“填鸭式”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能力和实际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素质的升华。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现实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积极采用丰富的生活素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领会道理。如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程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地位、职权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师对教材理论的讲解,学生虽然对课本知识有了总体的把握和了解,但因为政治语言相对晦涩,理论抽象,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根本无法使其彻底吃透教材、掌握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余时间收看“两会”新闻报道,探究“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指导学生观看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录,让他们能依托对教材的理解,从实际生活中体会人大制度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政治学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内在关系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课程理论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二者有机联系,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还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又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里,教师在讲授“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让他们不仅仅将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而且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校园生活中如何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三、延伸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生活感悟,学以致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同时根据日常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他们掌握知识的要点和精髓。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我们从2014年10月开始在高一年级组织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新闻大事我来评》活动,把思想政治课堂的前5分钟交给学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拥有一次站上讲台的机会,并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或国际时政等相关方面任选话题展开阐述和评论。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和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思维创造从课堂理论知识向课外生活实践延伸。如在讲授课程《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高一7班向×同学的课前展示《水资源污染——汉江》,有效联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课程内容,精心制作PPT和搜集视频资料,其内容生动具体,能够在全球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背景下,着眼于身边实例——汉江,积极号召大家从生活小事做起,共同看护生态,爱护母亲河,探究水资源的利用和防治措施,倡导树立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学习活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积极思考,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实现了教材理论知识与课外生活知识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教材理论是根本,课外知识是补充”的新型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高中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的教育需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不断钻研教材,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上既能利用生活实例解读教材理论知识,又能使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思想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使知识的汲取和生活真正关联起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聚焦课堂,关注生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就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政治课教材政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材精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