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训练

2016-05-14 10:40周文静
课外语文·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课文

周文静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主要的方式方法有:多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多听,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辨析力;多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多比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感训练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抓晚了他们就会产生不良的习惯,再想矫正就要费很大的精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

一、多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够强,阅读量不够大,而语感训练主要是在阅读中进行的,朗读训练是培养语感敏锐性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诱导小学生广泛阅读,既要读教材,还要读歌词、儿歌、故事等课外读物。只有多读,才能有助于他们正确把握规范的语言常识,使他们准确理解语言的含义。笔者在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一)仿读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好模仿。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很快就能学会。因此,在教学新课文时或让学生听录音,或让学生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模仿录音,老师的读法、语气把课文读好。范读的文章不宜太长,应短小精悍,富含情感,语言生动。

(二)创设情境朗读

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笔者根据这一特点,充分运用录音、视频材料启发学生想象。语文教师应把学生引领进现实生活,丰富学生的实际感受,让他们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悟出感情,读出感情。

(三)分角色朗读

课文中的描述对象常常不止一个,而每个对象的性格特征又各不相同,朗读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让他们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语速和强弱进行朗读,突出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在课外阅读《啄木鸟和大树》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分担啄木鸟和大树的角色,促使学生去理解啄木鸟耐心劝解,大树蛮不讲理、不听劝告的特点。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训练语感。

(四)作业后自读

多读,笔者除了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课外书,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每次完成作业后,把作业多读几遍,让学生凭借经验、直觉来判断自己的作业中有无错误。读后把感到别扭的词语,读不通的句子改正过来,这也是最常用的语感训练方式。

二、多听,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辨析力

这里多听指的是让学生多听规范的话。如果学生平时听到的话很规范,就会形成语感定势,一旦接触到不规范的语句,就会感到别扭,这也是基本的语感。小学生和家长、同学、老师接触最多,对前两者说话的规范性我们很难把我调控,但对于语文老师自身说话规范性是可以自控的。老师生动具体、有声有色、有起有伏、有板有眼的对话就是对学生极好的熏陶。平时,笔者在语文课中特别注意自己说的话是否流畅、是否标准,也尽量要求学生把话说规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说得好的及时表扬,并让学生跟他学说一遍。如果说得不准,必须随即指出,并运用模仿的方法再说,直到说得“顺耳”。有的学生还会说的颠三倒四,不够完整,这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辨析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性自然也就强了。

三、多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学生一开始说话就已经向周围的人学习语言,学习别人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说话的表情,并在说的训练中增强对语言、生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挖掘这些通过间接手段获得的生活积累,包括对词汇、对句子、对内容的积累。低年级学生主要让他们积累词汇。如《月亮湾》教学时,课文中有“绿”这个词、笔者让学生说出你还知道哪些绿颜色,学生会说出“草绿、嫩绿、浅绿、葱绿”等等,再问学生:你还知道“绿油油”这种结构形式的词吗?学生能说出“笑眯眯、乐哈哈、香喷喷、甜蜜蜜……”再如《月亮湾》中有飞来飞去这个词,我就让学生说出几个含有“来、去”的词语:( )来( )去。这样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把从间接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培养了学生语感的丰富性。

四、多比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力

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辨别优劣、正误,提高鉴赏力。语感训练中的比较应形式多样,可以是师生比较、生生比较,还可以和音像资料比较,和播音主持的对话比较,还可以是相同内容不同表达方法上的比较。如 “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与“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发现前一句突出了雨后,荷花、荷叶像被清水洗过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美丽。而后一句就表现不出雨后荷花的美丽,也没有动态感,显得平淡无奇。再如《我的家乡》一文中“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这句话写了青山、绿树、小桥的倒影,其中“倒映”一词反衬了河水的“清”,清清的河水勾画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如果换成“河水很清”,就显得很空洞、很单薄,根本不能凸显河水的清、河面上的美,表达效果就差远了。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感悟语句的优劣了。

五、结语

有的人说话悦耳动听,有的人写文章文通句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语文教师及早训练,通过多听、多读、多积累、多比较,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牟好梅.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路径方法分析[J]文科爱好者,2013(4).

[2].居广兰.对小学语文阅读中语感运用的探讨[J]读与写,2013(5).

(编辑:任佳溪)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