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有”

2016-05-14 10:40章薇
课外语文·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想课堂四有小学语文

章薇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视度不断加强,学校希望能够建立起理想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获得务实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四有”的角度来对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务实追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四有”是指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能够统领全文的探究性问题;有切实可行的探究过程;有巧妙的、科学的反馈方式。在“四有”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获得更加明确的教学方向,真正地将“四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从教学目标、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馈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加强课堂对务实的追求。

一、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生字新词、课文阅读、情感升华等,所以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也主要围绕这几项进 行[1]。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字新词,并能够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要能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分析一些关键词、句的意义;最后,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文章的主旨,并对文章体现的情感、价值观进行升华。比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或者能够学习文章中主人公的精神以及领悟环保方面的问题等。而且这些教学目标是通用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采用这种目标的设置方式。

对于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实有可以肯定的地方,目标的设定是符合教学大纲的,但是如果千篇一律,那么这种教学目标的设置的质量就必然会大大地降低。所以这种目标的设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纸上有目标,心中无目标。比如,在教师设置的目标中有一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这个目标并不适合所有的文章,一般性的说明文完全没有必要带有感情的去朗读。而且有些教学目标的设置过于广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真正的了解其意义或者达成目标要求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学三年级上 人教版)这篇文章时,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目标设置的未免过于宽泛,如果改为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会更具体,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并且如果以整个大自然为抒发情感的对象,教师不免会有意地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使文章本身的学习被淡化,进而架空了文章的主旨。但是如果以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为目标,教师则会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小兴安岭的迷人风光,进而使学生能够由衷地对小兴安岭进行赞叹,唤起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并自觉的升华到对自然的热爱。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更加贴近教材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知度,这样的目标才是务实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中要有能够统领全文的探究性问题

新课改的颁发使教师认识到了教学中互动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都开始增加课堂的提问频率,虽然提问的次数增多,但是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却没有太大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提问方式不正确,使互动流于形式[2]。

要想改变这种提问方式,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必须要保证提问问题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应用探究性的问题来与学生以及文本展开对话和探讨。这样的提问就可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索,使课堂更加有序。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人教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从文题入手,因为文题是统领全文的句子,可以设置问题“大自然给我们哪些启示?”并引导学生从“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两个方面来对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领会到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结构中一般的文本都会有统领全文的句子,比如“《小英雄雨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人教版)中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人教版)中黄河的变化过程是什么?”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来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不会出现偏题的现象,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中要有切实可行的探究过程

教学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结果,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过程,只有经历了探索的过程才能够对课文有更好的认识,并且自己的亲身实践探索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3]。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能够统领全文的问题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探索文章中的内涵和情感。

接下来将以亲身听过的一堂课为例,该课程讲的是《大自然的启示》这篇文章,教师分别从“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这两个方面来对大自然的启示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都有哪些?”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其次,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要求学生能够找到启示的句子并总结出大自然给我们启示——草丛和灌木没有了,不仅使土壤失去了肥料,同时因为没有了鸟的栖息地,虫子大量的繁殖,破坏树木;通过动物的运动和特性为人类制造飞机和轮船提供了启示。

最后,学生再读文章,然后由教师示范读,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和领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和大自然与人类的友好关系,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上述教学中通过读——找(总结)——读的形式来对课文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课文,并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丰富探究性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与文本形成强烈的共鸣。通过对这堂课的分析,我们可知教学的结果不是硬性灌输而来,而是要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学习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而教学中的感悟过程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替换和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还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对文中的情感进行演绎,同时还能够采用数字分析以及动作表演等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

四、教学中要有巧妙的、科学的反馈方式

教学反馈是有效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手段。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无法通过简单的习题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语文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感悟,所以如果采用机械、生硬的习题对情感目标进行检验,势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测还需要巧妙、科学的设计[4]。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的教学方式就是听、说、读、写。听是指教师为学生播放课文的音频,为学生的朗读打基础,同时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生字新词的听写;说是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课文的感悟学生不仅能够心有体会和书写表达,同时还要能够将这种情感用口头表达出来,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读是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对于篇幅较短的文章需要全篇阅读,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采用选读的方式来对重点的语段进行阅读。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能够体现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主要判断依据就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表达是否准确。但是现代的课堂中运用这种方式来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方式已经逐渐被忽视,所以这也是教学的一大遗憾;写是对课文情境的感悟以及自己心声的书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写需要设定要求,可以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尽量应用课文中的词语,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要求学生不用课文中的词语,而是自己进行总结和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改的推进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做出很大的改革,但是具体的改革效果并不是很满意,主要是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将理想课堂的务实性作为改革的首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重新认识到教学课堂务实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打造理想课堂的基础。以“四有”为理想课堂的指引方向,真正做到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能够统领全文的探究性问题;有切实可行的探究过程;有巧妙的、科学的反馈方式,切实提升理想课堂打造效果。

参考文献

[1]沙华中.“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11).

[2]邱璨.“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

[3]刘小琴.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6).

[4]李秋然.浅谈如何创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J].小作家选刊,2015(20).

[5]张雅楠.浅谈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构建[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理想课堂四有小学语文
构建理想课堂 彰显白板魅力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和谐课堂和理想课堂标准的研究
理想课堂: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从实然到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