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教育理念指导小学教学

2016-05-14 14:15闫门礼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生理念过程

闫门礼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于将知识“灌”给学生,并且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使得小学课堂长期处于“教师累、学生苦、效率低”的困境。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新的教育理念。

小学课堂引导教学个性张扬课堂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互动,是统一的结合体,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的过程。新教学理念明确提出,教育是为了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备课到教学、辅导、检测等方面强化自己的业务素质,也要将精力多多付出在学生的身上,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文化的教育,还要渗透德育、体育、美育等,突出对学生进行德育、体育、美育方面的教育。

一、新理念要求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

现在的教学中,很多人把“分数”看成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在学校老师看的是学生的分数,回去后家人也是问的分数,但是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明白,学生的分数高并不一定能力强,高分低能的学生现在比比皆是。所以,现在的新教育理念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提出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探索。课堂教学强调师生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的本领、思考的本领、创造的本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当然,我们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既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时间,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这样,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从而实现所要求达到的教育的目的。

二、新理念要求课堂教育要学生张扬个性

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于他们取得的,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1.积极创设“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课堂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中,学校里的规矩很多,课堂上的规矩更多,这些所谓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孩子,在行为上训练成了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缺乏创新精神。所以,现在的课堂提倡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2.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会遇到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教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但是事实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的创新呢?例如,教师讲到田忌赛马一课时,一学生突然问:“在如此重大的比赛中,对手为什么没有发现孙宾、田忌的策略呢?”这个问题体现出了我们现在难得缺乏的“创新意识”,如果教师报以极大的热情,根据学生的“怪问”既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又保护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性。从以上这个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

三、新理念要求课堂教育成为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种师生互动,主体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观。

学生的学习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这充分说明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互为主体。例如,在口语交际课《画出你眼中的风景》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树叶、布、纸等。先让学生自己随便搭着玩,然后在适当时机提出一个问题:把这些东西组合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可以组成不同的画,可以画下来,看谁想得多?画的漂亮?这样,不仅学生的思维就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思路、方法也多起来了。最后,小组间互相交流,并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班级的板报园地上去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更多的素材,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思考,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展,而且实现了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只有努力探索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新教育的理念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让每个学生成材!

参考文献:

[1]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2]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3]邱学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手册\[C\].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宏武.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猜你喜欢
师生理念过程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