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

2016-05-14 00:36李红霞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范读语感

李红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方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涵,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如何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需要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明确朗读目的

朗读是为了使学生感悟课文和解读课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对朗读的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认识,并确定课文的朗读方法。比如,教师要明确朗读是为了体会课文的含义,还是激发学生的感情;课文适合个别朗读还是集体朗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如何加深学生的理解;是否需要分角色朗读等。这些教师都要掌握,并制定预案。只有这样,在课堂朗读中才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进而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教师进行有效范读

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部分教师为了体现这一要求,会安排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进行自由朗读。这种方法看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学生连课文内容是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朗读,就难以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开始时,进行有效的范读。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总结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地入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教学,由于地域的限制,部分学生无法体会到课文中所表现的景色和意境。这时,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和讲解,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对课文所表现出的各种景色、物产产生兴趣,进而深入学习课文。而像《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则需要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感受课文中传递出来的强烈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

三、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和不同的学习重点,进行相应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一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指导。课文中有散文、说明文、童话、记述文、寓言、诗歌等不同文体,其所表达的感情、中心思想都不相同,教师要进行不同的指导。如《林海》突出意境和情感,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突出重音和感情表达,从朗读节奏、语调等方面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二是根据不同重点进行指导。如低年级的课文首先要重视词语、生字的学习和理解,教师要讲解时要突出发音、含义,使学生读准、读懂,并结合语句、停顿等指导学生进行试读,再由学生分段朗读,促使学生突破难点,并找准朗读的感觉,最终实现通读课文。三是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和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朗读技巧上进行必要的示范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重音、停顿、语气、节奏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掌握朗读技巧。

四、把朗读和思考结合起来

朗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避免让学生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应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内容,并合理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边朗读边思考来得出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更全面和准确地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景象,即再造想象。这样,学生才能在朗读中充分发挥想象能力,通过朗读再现课文中的意象。

五、重点朗读

每篇课文都有相应的重点段落,对学生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手法、进行深入思考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这些段落或语句进行重点朗读。教师可以先讲解段落或语句中的重点,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再让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六、科学评议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敏锐地发现他们的不足,在朗读完成后进行点评,并给予适当鼓励,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教师要点评时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能“一刀切”,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朗读中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

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朗读指导时,还要引导学生重视细节,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信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理解课文的内在意蕴;还要指导学生把课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为课文或文学作品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的提练、想象和发挥,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文,只有让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范读语感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