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教师有效提问与理答的策略研究

2016-05-14 01:07张雨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开放性小学生

张雨蒙

课堂提问与理答,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与理答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良好的师生互动,还能带来愉快的课堂气氛。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特点,由此概括出有效提问与理答的四个特征,即启发性、具体性、针对性、层次性,最后讨论了教师有效提问与理答的策略。

小学数学提问与理答特征策略课堂中的提问与理答,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科学有效地发起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课堂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带有鼓励性的理答内容,不仅能坚定学生的自信心,还会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的热情。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小学生(一般年龄在六岁至十一二岁)正处于童年期,心理、思维等方面还未成熟,有明显的发展特征,本文主要从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两方面来论述。

1.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还不能脱离具体实物来思考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强,抽象概况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独立的个体即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也表现在思维方面。

2.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数学主要以外部动机为主,他们努力学习往往是想要获得老师的夸赞和鼓励,而不是源于学生自发的需要和兴趣。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内容具有判断和辨别性,观察事物以外部表征为主,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能够进行简单的迁移,但是认知仍处于低水平的基础上,需要教师不断的提示和指导。此外,小学阶段儿童意志的坚定性较差,很容易跟随其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较强的从众心理.

二、小学数学课有效提问与理答的特征

小学数学课有效的提问与理答有很多共同特征,如启发性、具体性、针对性、等,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1.启发性

“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最早由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在西方,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即“产婆术”或“助产术”,同样强调不向学生直接灌输答案,主张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结论。

2.具体性

小学阶段儿童的分析概括能力较差,对于晦涩难懂的问题无法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意思,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表述明确,清晰易懂,避免含糊其辞和模糊概念,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应换个角度换个问法引导或者举个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迁移,而不是师生双方互相对视造成尴尬冷场的局面。

3.针对性

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必然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有效的提问与理答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错误尝试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多提问些基础性的知识,理答时要多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你真棒”“很有进步”等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小学数学课教师有效提问与理答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中教师有效的提问与理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学校小学部的听课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思考

启发式的提问与理答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整堂课的教学都应该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和不断地追问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而不是直接灌输,这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大的一个不同。教师在理答时也要注意对回答不上来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通过变换问法、转变思路、适当提示、联系实际等手段引发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多鼓励以增强学生信心。

2.提问与理答应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

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与理答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如理答时的激励性话语“说的真不错”“多聪明的孩子啊!”“观察的特别仔细”等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喜欢听到鼓励、肯定的话,这些话语会给他们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去思考,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看似普通简单的语言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

3.尊重差异,分层评价,兼顾所有学生

尊重二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在课堂中如何体现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直接忽略了回答不上来和对知识不太理解的学生,整个课堂就是少数学习较好学生的课堂,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与理答应兼顾班级中的所有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边缘学生。

4.开放性问题的合理理答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提问,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训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些开放性问题的理答不应该局限于“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既然问题是开放性的就应该是言之有理即可,如果统一了答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做出改变,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应“量体裁衣”[J].教学与管理,2008,(07):38-39.

[2]沈丹丹.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3,(01):28-29.

猜你喜欢
数学课开放性小学生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我是小学生
“网红”数学课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