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6-05-14 01:35侯初昌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预设课程标准目标

侯初昌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传统课堂的“鸦雀无声”转变成为了当前的“畅所欲言”,将学生的“纹丝不动”转变成为了“自由活动”,同时也将教学活动由过去的“注入式教学”转变成为了“自主式探索”。新课改引领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更新,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在实践教学中,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采用恰当的、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创所场所,新课程标准也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授灌输式教学,而应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获得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即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纵观平日的实际教学,自己也认真地学习了先进的新课程理念思想,也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同时也会时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想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等等。但却事与愿违,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课堂落实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我与其他同事探讨了这个问题,也常静下心来反思,我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适合”二字上。想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必须要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本班级的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教学要做到因人而异,课堂要适合学生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每一位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主体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发展。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喜夸,最爱得到别人的夸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些小竞赛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主自强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任何新知识的内化,都需要旧知识的辅助。教师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已知”(包括已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经验),才能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未知的新知识,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而且还能为学生扫清学习障碍,避免无用功;最后,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授课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留白要适合学生

善于学生的学习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我们顺应新课改标准的要求,力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但是却效果平平,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流于形式,虽然学生在热热闹闹的交流,但却只是言语交流,并没有通过发言,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沟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发言,但更需要倾听。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学生只有认真,仔细的倾听和欣赏其他学生的声音,才能领会他的心情和想法,才能真正的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形成友好、理解、信任、接纳、帮助和关心的良好关系。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尽情地展示他们的天性、才华、智慧,课堂才会精彩无比。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设置留白,让学生能够有空间,有机会发言。不要太过于注重已然设定好的教学结构的完整性,而对于学生给予的“意外惊喜”置之不理,为自己,也为学生画地为牢。课堂失去了学生的声音,只是教师在按部就班,像一架机器一样运行着,又何谈生命力呢?

三、课前要做好充足准备,预设要适合学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都知道,即便是课前精心进行了课堂预设,也无法保证课堂落实能够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更何况是没有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甚至于是无效的。我们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必须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中有限的40分钟,因此,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课程标准中针对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的不同,而设置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进行课堂预设时,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精心设置适合学生的预设。

首先,教学目标的难易定位要适合。学生处在每一个年级阶段,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层次不同,教学目标也存在难易的差别。然而,在同一个年级中,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客观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目标定位要因人而异,适合学生,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得到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一改传统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将这三方面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总之,想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不断实践、探索、完善、创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猜你喜欢
预设课程标准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