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给”与“拿来”——浅谈语文教学与“拿来主义”

2016-05-14 01:35石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髓新课程新课改

石红

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提到:“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待文化是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们“送来”或“抛给”的太多了,长久下去,学生如何懂得“拿来”的重要性呢,因此,认为语文教学也应该坚持“拿来”。

语文教学“抛给”“拿来”自主选择创新意识一、“抛给”与“拿来”的区别

新课程教学的教材任务重、涉及面广、难度大,同时,教师心理负担过重,太多的放不下,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因此,目前许多教师依然热衷于研究课堂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大多将知识和重点“抛”到学生的面前,形成“抛给”式教学模式,但问题就在于教师“抛”的太多,学生相应的“拿”得太少,有的学生接不住,有的学生接得少,甚至有的学生对老师送来的东西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是教师主观“抛给”的,而不是学生心理真正渴望的,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抛给”式教学,会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步丢失自我,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学生本身想要“学什么”的问题,新课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己来拿。

在目前的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其自主掌控学习,教师如何退出掌控课堂的角色才是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在《窦娥冤》这篇课文中,我就尝试走下了讲台,因为它是元代杂剧,如果仅凭我来给学生讲解,学生不一定全都能接受,所以,我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着把课文改编为现代剧本并进行排演,四个组各自负责一部分的剧本改编工作,最后排演出来的效果非常成功,学生不仅把握住剧中各个角色的特点,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文本内容,甚至不少学生对剧本创作产生很浓厚的兴趣。此后,学生也自主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班级活动,表现踊跃积极,给我的教学也平添了许多惊喜。所以,我想这就是教师“抛给”与学生“拿来”的本质区别之处,“抛”得太多、太重,学生接不住,“拿”得自由、轻松,学生有动力。

二、运用脑髓,自主选择是语文教学的前提

“拿来主义”的好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逐步转变为课堂的主要角色,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因为“拿来主义”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运用脑髓。运用学生自己的脑髓,自主选择知识和重点,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能力,更合理地调配学生的时间。比如,围绕文本内容,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以一定的方式相互交流分析、补充知识,效果或者会更好一些。在外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课文中,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学生不仅能深入分析清兵卫的心理和悲剧,也从中学会如何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爱好。以前我们采用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那么每个学段都用这个模式,每篇课文,每节课都千篇一律,如此下去,只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呆板、套路化,老师累了,学生烦了,收获却少了。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学生年龄阶段拒绝单一、喜欢变化的心理特点,忽视了语文学科内容的广域性和开放性。为什么不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缺陷,筛选和选择知识,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学习。盲目的学习和套路化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和教师都感到身心疲惫,所以,我们应该大喊一声“拿来!”让学生自己来拿!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分配学习时间,自主确立学习重点,自主完成学习笔记和作业,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和定期检查即可。这样既可以将教师从繁忙的教学工作解放出来,也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重负中解脱出来,“拿来主义”也能使语文教学逐步走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三、语文教学应有所创新

“拿来主义”不仅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调创新意识。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欠缺恰恰正是这些,我们应该从各方面革新教学体系,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唯有语文教学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拿来”,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培育有知识的人,更重要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将创造意识的培养纳入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真正展现其魅力。时至今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日益凸现出了他们的竞争优势,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成为了教育界不得不接受,并探讨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了。

四、结束语

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是为了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而新时代的我们学习前人理论的同时,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呢,这就是创新精神的延续。所以,我们的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自己拿来。在目前的新课改的形势下,坚持“拿来主义”,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老师少“抛”,学生多“拿”,老师轻松了,学生快乐了,课堂也激活了,这才是我们努力实践的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林贤珠.多读多看多比较——对文学作品教学的探索和尝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2]陈敏.文学作品教学初探[J].创新科技,2004,(05)

猜你喜欢
脑髓新课程新课改
中医脑髓学说发展沿革与国医大师任继学脑髓学说撷华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