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6-05-14 02:03孙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长方体课本多媒体

孙琳

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够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它的出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却不可盲目使用,应该注重与传统教学媒体的结合,让数学课回归生态,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优化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依靠听觉,一般能记住60﹪,依靠视觉,能记住70﹪,而视听结合却能记住86.3﹪。可见,恰当地依托媒体资源,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多媒体资源运用的目的

1.多媒体资源运用要化静为动。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多媒体恰恰迎合此点,可以使静止的文字、图形等动起来,完整地展示事物变化过程,让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又可以为学生活跃思维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如一年级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中运用天鹅的数量来理解:水中有7只天鹅,飞走了3只。静止的画面很容易让学生从加法的角度去考虑,产生“飞走了3只天鹅,加上剩下的4只,一共是7只,可以用3+4=7”这样的错误思维导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向:屏幕上先出现7只天鹅,再动画演示飞走了3只。教师问:“现在有几只?飞走了3只是从几里面飞走的?”通过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理解图意,思维在正轨上运行。

2.多媒体资源运用要化难为易。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不易理解,运用多媒体就可为学生铺路搭桥,将知识化难为易。如理解“体积”这一概念时,多媒体呈现“乌鸦喝水”的过程,学生发现乌鸦将小石子一块块填入盛有水的瓶子,瓶中水位渐渐上升,这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慢慢地理解了“占空间”的含义,再将体积概念归纳得出。在抽象与具体的转化过程中,将知识化难为易,学生对此知识印象非常深刻。

二、多媒体资源运用的三个“不要”

多媒体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很多方便,然而,一些盲目运用也会削弱教学效果,让人感觉画蛇添足,进入误区。

1.不要照搬课本。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图片粘贴在课件上,多媒体资源成了毫无意义的复制品,本该教师板书到黑板上的知识点,也搬到了屏幕上,解题过程等蕴含师生互动的过程被省略,教师的示范作用被取代。

2.不要冷落课本。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进行教学,整节课都不用课本。课本是精心编写出来的,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教师以多媒体取而代之,剥夺了学生阅读教材的权力和时间,淡化了教材的作用,重形式轻实质,反而会增加学习难度,降低学习效率。

3.不要忽视操作。有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注重课件画面的变化,表面上的完整呈现,却带来操作上的过程遗失。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上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面和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演示,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表面上看,学生在图、文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中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实质上,学生手中的学具被忽略了。学生在动眼观察过程中,动手操作的过程被遗失了。应该让学生依据最现实的事物(以手中的长方体代替屏幕上的画面)来操作,自主发现上述内容,体会知识同时,更充分感知知识存在的现实性,让学习过程真正变理性为感性。

三、多媒体资源运用的策略

1.多媒体资源运用要适时。所谓适时,即是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多媒体是教学手段,离开了教学任务的需要,也就没有了呈现的必要。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首要的任务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运用课件呈现钟面(时针上贴有小乌龟,分针上贴有小兔子),然后时针、分针开始走动,小乌龟和小兔子都从12:00整开始赛跑。当小乌龟慢慢爬了1大格(1小时),小兔子正好跑完1大圈(60分)。教师问:“谁跑得最快?”面对这一悬念,学生纷纷说:“小兔子”。教师却不认同,学生茫然不解,心中疑惑。正因为适时设置了造成认识冲突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冲突之中,强烈的探究新知的心理被激发起来,时和分的关系才会在学生活跃的思维中解决了。

2.多媒体资源运用要适量。所谓适量,即是服务于教学过程需要,不能过多。多媒体只给予学生视觉上得效果,只有实践才会让学生深刻认识并掌握相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用多媒体将适量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借助媒体呈现的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多元互动中突破思维障碍,有效解决问题。

3.多媒体资源运用要适当。所谓适当,即是对媒体资源进行筛选和处理,防止过滥。

首先,是针对课本的筛选。既不能完全照搬课本,也不能完全冷落课本,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筛选,力求所选内容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念、突显疑点。

其次,是呈现形式的处理。一节课的成功,少不了师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多媒体的使用应该以此为基点,注重呈现形式的设计,让学生以此为载体,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够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它的出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却不可盲目使用,应该注重与传统教学媒体的结合,让数学课回归生态,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猜你喜欢
长方体课本多媒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拆拼长方体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