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6-05-14 18:04赵爱萍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热情创新能力素质

赵爱萍

摘 要: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初中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当然老师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用新的思路来指导学生。老师在备课时应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因材施教,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原有的教材进行大胆创新,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创新思维,在思考与实践相融合的数学教学中不断追求,大胆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素质

一、教师创新意识是关键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设立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情境的设立是学生创新思想生成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得到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学习数学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所以说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思考,引起学生研究的热潮。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发的,所以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准备创新内容,设立创新情境,让同学们在创新情境中使新需求和固有的数学内容发生碰撞,进而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实践证明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老师应关注同学的地位,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通常来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和老师教学息息相关的,因为老师对同学的关注,学生才会有热情学习,才会提出新问题。当然,数学老师也应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创新,提供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空间。科学证明,要想让数学充满活力就要让数学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被挖掘出来。让数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研究数学形式,构成新思维,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类似问题时使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困难的能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慢慢把数学知识渗透给学生,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出缜密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热情,增强学生创新素质

热情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对学习高度的热情就会让思维异常兴奋,大脑就会准确地认知,而学生就能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学习。课堂上老师应应用各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兴趣。老师可以在上几何课时,运用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亲自体验教学过程,让他们亲自画图、组模型,在体验里得出答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举办一些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热情。

比如说: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提出一个问题,学校要统计全校学生的身高情况,这时就要对全校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稍后将统计结果整理为表格,按照表格呈现的内容整理出全校学生身高分布情况,通过此项调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基础内容就会印象深刻。老师应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同时还能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并延长热情持续的时间。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难易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他们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总之,增强学生的敢问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素质是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水平的关键。所以,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问问题并亲自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观念,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素质。

猜你喜欢
热情创新能力素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热情”的沙漠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