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6-05-14 18:37席俊贤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席俊贤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和不断成熟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接触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接受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只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了,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了,自然学习就多了动力,相应的教学的效果也就能够得到凸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学渗透;师生关系;发展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时代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和不断成熟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接触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接受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在新时期学校教育中,只凭简单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能达到育人的教育目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观、学习观、处事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心理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多年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只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了,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了,自然学习就多了动力,相应的教学的效果也就得到凸现,由此要达到传授知识与心理健康相互渗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爱”中体会到温暖教学、情感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也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情景创设中,教师要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捕捉情景导入的切入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善于与学生互动、交流,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会给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带来勇气和自信,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达到师生和谐相处,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的积极情感。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诱发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学生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如何让数学知识中那些繁杂的数字运算、单调的数学符号、复杂的数学公式、抽象的数学原理被小学生主动接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观。因此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其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合理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有效地从情境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师德修养,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健康的心理、乐观的心境、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内心深处感谢老师、喜欢老师,学生也就喜欢上了你所教的数学课,从而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效果。

二、积极构建和谐生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尊重、是关心,是每一个孩子获取知识的催化剂、消化剂。只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入爱的心境,消除学生怯怕的心理,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健康心理、获取知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成熟是受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更受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师生之间有年龄的差距,即使教师对学生无限呵护,也会因年龄特别是身份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隔阂”。而学生之间就不一样了,他们有相似的心理水平和兴趣爱好,在学习生活中便于交流、交往,可以在彼此之间起到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教育的作用。因此,本人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这种平等、随和的相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和谐协作活动,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质疑进行讨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如“本章节的数学知识的关键点是什么?”,“学好数学课程需要有什么样的准备和打算?”等等。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质疑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踊跃回答,即使回答有误或不完整,也应对学生这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精神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他的学习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同时应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在此期间,应倾听或参与同学们的辩论,然后根据讨论情况逐一证明,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样做,不仅是学生获取了本节知识,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辩论,足以表现出他们的自信和勇敢,这就是学生健康心理的体现。经过此项教学活动,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关心和帮助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的调换,常常产生一些模糊和不适应的过程,对数学课堂中的一些知识没有弄懂,产生夹层,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苦恼、急躁、思想不集中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或不喜欢上数学课的心理意识。在此时,学生正是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分析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及时伸出关爱之手,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帮助时应注意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学生出现差错和失误时,应很好地调整心态,面对现实,要给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感恩之情的健康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是新课程、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积极配合、积极渗透、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发展,达到教学效果双赢。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