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观念 少教多学 实现课堂高效

2016-05-14 19:34李惠梅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满堂课本课文

李惠梅

摘 要: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和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我们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应当仍然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教育理念。

关键词:观念;教学;高效

一、师生共享资源,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中,师生要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学习目的。学生必须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这样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就会统一而不盲目,就会大大提高效率。

通过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告知学生并强调长期学习目标和短期学习目标,明确学期和单元训练重点。在布置或检查预习时阐述学习目标,在阅读行为开始之前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甚至可以利用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讨论单元或每课时的学习目标或任务。

二、教会学生处理学习素材的方法

教学中先把方法教给学生,并作适量的训练以熟悉方法,然后进入正课的学习,即将素材(包括课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处理手中的素材。

比如概括内容要点的教学。教给学生概括要点可分步进行:先找出关键词、再确定概念,然后理解意图,最后表述出来。“找出关键词”,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同时,用铅笔划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有多少划多少,不必多想,只要自己觉得重要就划下来;“确定概念”,默读勾画的关键词,确定本文段的表述对象是什么;“理解意图”,确定作者在本文段里试图表达的东西;最后,学生把要点表述在纸上。加强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重视训练,先要训方法之详细,再练方法之实战,让学生由听懂到会用,提高能力

按单元作操练的素材处理,另外还应该精选一些素材供学生操练。教给解题、阅读、思维的方法,反复操练,直至掌握。任何能力都是在反复操练中不断提高的,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足够的操练时间。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等能力,除了做一点题外,在后续单元课文的学习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操练。

及时地总结方法、反馈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可以更快地进步。学习完每一课每一单元都要对学到的方法进行总结,这样才可能进行能力迁移。总结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也可以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可以课上完成,也可以课下完成,方式应该灵活多样。

四、把学习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多多学习,实现课堂高效

(一)学生要有研读教材的权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研读课本。而如今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了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要“少教多学”,就必须把课本的研读权还给学生,进行五方面改革。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据学情施教的模式;改备课、上课、批作业为编制学案、查研学情、设计导引;改学生先听讲后做练习的方式为学生先自主学习,后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方式;改教案编写为学案编写,改作业为课堂过关检测;改过去人人面向黑板的座次布局为以四至六人为一组的小组同学围坐布局,实施有助于小组互助学习的课堂布局。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具体的做法应该是看内容而定。一册书学完,能让学生通读一遍,并把重点反复研习几遍;一册书用完,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的书。

(二)学生要有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要有重视“学为主”“学而会”、“学在先”的意识。教师具有了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学生要有活动的空间和自学的环境。学习从状态上讲是学生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的和谐统一;在内容空间上,做到钻入书跳出书的和谐统一;在范围空间上,做到进入课文或教室与跳出课文或教室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让学生能够“钻进去跳出来”,入情入境地学习。

(四)学生要有问的权利和研讨动力

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要充分备课,寻找学生的发问点。在操作上,要设定自我评价教学的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五、掌握先进理念,定下自己教的规

(一)教师自己要定“精讲”、“少教”的规。杜绝“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投影”“满堂静”“满堂闹”,留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学习思考的时间。

教师要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

教师要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急于讲话。

(二)教师要定知识载体的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改课堂教学中课本和黑板的“载体”为以屏幕和展台为主的多媒体。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并编制学案,或课案;充分运用课本、试卷、其他资料进行训练;利用课堂练习簿、黑板、媒体展台等载体扩展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选择,为课堂高效选好“器”。 总之,我们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猜你喜欢
满堂课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幸福满堂
幸福满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背课文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