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初探

2016-05-14 20:10丁晓英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性信息技术

丁晓英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拟从备课环节、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有效性浅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让学生从“躁动”变得“主动”,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中很多内容多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学不是单一的根据课本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在备课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操作。如果教师能以学生的身份亲自完成学习任务,则教师讲课内容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躁动”问题在课前有个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由于以学生的身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就能体会到学生是否乐意去完成任务,怎样使学生能乐意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是否有收获、是否有成就感。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学生操作的结果与教师备课中希望达到的目标有偏差,教师也能“临危不乱”,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从而实现从“躁动”到“主动”的跨越。

二、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很关键。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现在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多样性,且没有教参,而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再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另外还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不一样,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

三、多元反馈,添加教学润滑剂

对学生的“躁动”与“主动”等行为表现作出恰切的评价,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作出及时的反思、总结。教师要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评价要语言丰富、到位、及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增强他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也相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的反馈也可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之间互评以及把作品展示欣赏评价。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所发表的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看法。通过自评,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重点关注

我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如讲“保存网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时,非常简单,只要执行菜单“文件”中的“另存为”就可以保存当前网页中的所有信息了。但是如果能够对此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另存为”真的能保存网页中的所有信息吗?如果该网页中有Flash动画,用“另存为”可以保存下来吗?如果我要保存网页中的文字或有用的图片该怎么办?……这样不但能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总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尽可能地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佳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体现出价值,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新课改有效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