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6-05-14 05:32谭锋锋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德育

谭锋锋

【摘 要】学校里的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副班主任同样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艰巨任务。副班主任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德育工作;从细节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只要整合全体教师的力量,彼此互相配合,就一定能够把德育工作做得好。

【关键词】德育;副班主任;全员育人;齐抓共管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全体教职员工都负有不可推卸的德育工作责任。这就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有责任通过德育途径全员育人。

一、当前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德育是一项整体工作,它不是教务处、班主任的代名词和独角戏,而是学校中每一个人的职责,要全员参与,人人去做才行。但是,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看到部分教师在德育观念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偏差,全员育人意识尚未形成:

(一)事不关己

一些科任老师认为,他们只管上好自己的课,至于学生课堂纪律和品德的养成这些工作是班主任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甚至认为,班风的好坏与科任老师没有什么关系。

(二)互相推诿

在学生管理和与家长沟通的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职责不太明确、可管可不管的事情。对这类事情,一些教师采取“踢皮球”的态度,认为多管事情没得什么好处,出了差错还得由自己承担,岂不是自找苦吃,有时甚至明知属于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要想方设法一推了之。

(三)放任自由

学生出现了不良行为,如打架、吵闹、乱丢乱扔杂物等,有些老师耳闻目睹了,但又不愿意出面批评和制止,只是听之任之,甚至在背后说三道四地指责班主任的教育工作。

二、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使副班主任这一工作不陷于形式,在工作中更好地兼顾“教书”与“育人”的工作呢?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副班主任的作用,就要做好下面几点:

首先,副班主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主动地去了解班主任的工作。

虽然副班主任都了解班级管理常规,但是不同的班主任会有不同的做法,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初次合作的正、副班主任就需要一段时间彼此适应与磨合。因此在开学的最初阶段,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班主任是如何安排学生早上到班后的十几分钟的、如何管理中午在校就餐的学生、下午放学时应该做的工作、怎样安排自习课、怎样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怎样了解学生放学到家的时间以及晚上用于学习的时间等等。

其次,副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及在管理过程中树立起威信。

作为副班主任教师,其道德素养、人格魅力往往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从教。树立起副班主任的威信,需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做很多细活,使学生、家长都逐步认识到副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更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

只有具备敬业奉献精神,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教师才能胜任副班主任工作。

三、如何发挥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虽然说副班主任是班主任的助手,但其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工作的担子一点儿也不轻。在工作中副班主任既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也是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催化剂”。副班主任只有在德育工作实践中,从思想上对德育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恰当地运用一定的德育工作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工作开展起来才会如沐春风、如鱼得水,最终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一)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德育工作

做好德育工作,教师是关键,因此我们要恪守师德,尽职自勉,成为学生的典范。空洞、抽象的说教是无法令学生心悦诚服的,特别是要求学生做是一套,而教师自己做又是另一套,这样不但使已有一定辨别能力的学生难以接受,还容易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阳奉阴违。

(二)带动全员育人的德育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作为自己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去影响学生。

(三)从细节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为了使德育工作富有实效,作为副班主任要注重教育从学生细小处入手,从学生的身边事做起,在学生身上的小毛病上“下功夫”。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道德素养的提高,不能靠一朝一夕的教育,而要持之以恒,从细节入手,把工作做到实处。

1. 在班级管理中育人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发展、品德形成、智能提高的重要场所。而我们服务的对象又正是那些好奇心强、生性活泼、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小学生。他们人小,可塑性大,智慧的火苗极易点燃。只要方法得当,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的积极性极易调动。

2. 在班集体活动中育人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我们的教育必须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办事,积极开展富有教益的活动。吸引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格,充实精神生活,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成长。

3. 在传授知识中育人

教材是课堂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契机,把思想、道德、情操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学生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应多学习教育理论,多参加专题讲座,多参与德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五)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

德育工作不是班主任个人的事或是教务处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要做好德育这项工作,就必须动员全体教师,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齐抓共管,才能使德育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人人争当德育工作者”。作为副班主任,虽然在二线工作,但德育工作不分一线和二线,二线人员同样肩负着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任。副班主任要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将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把庞杂的,抽象的德育内容分化、渗透在教学和学校其他工作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副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视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针对整体学生进行教育,即全员育人;其次是要自始至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全程育人;第三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即全方位育人。每位学生都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只要老师能正确地引导他们去用五彩缤纷的笔去作画,去写诗,就能使学生的明天更加灿烂!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