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视域下的三个转变

2016-05-26 05:36吴红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定以学定教意识

吴红艳

一、教学观念由“师本意识”到“生本意识”

“以学定教”的教学行为要想得以真正实施,必须建立在意识上的根本变化上。这种意识除了对“以学定教”本身的理解外,还必须对其延伸出的“师本思想”与“生本思想”有正确的解读,形成根深蒂固的自我认识,并自觉地把获得的认识应用于实践。对此,需要重点思考与理解“师本意识”与“生本意识”的概念及其区别。“师本意识”主要从教师的视角看待教学,主要根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设计教学,确立“教”至“学”的思想理念,中心问题在教师的“教”上,更多体现教师的理解能力、基本技能的展示能力、课堂教学的表演能力;“生本意识”主要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学,主要根据学生需要哪些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学生各学习阶段需要何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现样态与教学手段的关联怎么样等问题思考基础上,确立“学”至“教”的观念。

二、教学设计由“教的设计”到“学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体现的是教师的意愿,无论是目标陈述还是手段的安排,主要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这种设计更多体现“教”的元素,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怎么为学生提供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教的设计”。

与此相反的是“学的设计”,体现“以学定教”理念,即“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方案”。这种设计内容突出表现在对学生的需要与行为的期待上,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去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采取有效的帮助措施。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面对课堂生成现象如何合理有效地处理。

由“教的设计”到“学的设计”的变化,体现了“师本意识”与“生本意识”截然不同的预设样态。以“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为例,对于目标预设的其中一项表述中,一位教师的表述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并能以正确的动作抛出不低于5米远的距离”。另一位教师的表述是“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基础上,通过体验、讨论、相互纠错并在教师帮助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方法,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确定相应的远度目标,并努力实现甚至突破目标”。从两种表述看,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并抛出一定的距离,体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前一位教师的表述主要体现出教师主宰课堂的意识,隐含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意愿与行为,“师本意识”很强。后一位教师的表述则明显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学习过程是在自我体验、生生合作、教师引领中进行,目标确定体现学生的基础差异,很显然,第二位教师的表述更具“生本意识”

三、教学实践从“教的课堂”到“学的课堂”

所谓“学的课堂”是相对于“教的课堂”而言的。“教的课堂”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还是教学程序结构都是服务于教师的“教”,教学中,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流程,通过讲解与示范,组织学生反复模仿练习,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术。学生由于无权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表现出机械、单调、枯燥、程序化的被动执行的课堂状态。而“学的课堂”则是基于即兴、动态的教学情境的在场活动,“它强调的是作为实践共同体,学习者如何更好地参与到情境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课堂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可以根据对运动的价值认可程度有选择性地确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练习方式,教师则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呈现出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

比如,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男女生对篮球的价值认可度就不同,大部分男生渴望获得系统的篮球运动技战术,以展示对抗、灵巧的能力优势,并能主动表现出延续性提升欲望。但女生力量薄弱,她们对篮球的兴趣则更多表现在简单的运球和投篮上,对篮球终身锻炼意识没有更多的期待。针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应该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在教学的目标上也允许男女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即使是相同性别的学生也要考虑基础能力的差异而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练习方式上尽可能让男生在竞赛情境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动作,女生尽可能以不断变化的情境游戏或竞赛游戏形式来满足她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她们的学习目标。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打破了“教的课堂”的垄断局面,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以学生的视角进行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符合“以学定教”理念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沐阳县潼阳中心学)

猜你喜欢
学定以学定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以学定教”模式下有效编制“导学案”初探
体育课也要“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