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区居民保健康复消费潜力研究

2016-05-28 14:48马宝玲王向东
考试周刊 2016年34期

马宝玲+王向东

摘 要: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城郊区健身的快速发展,该地域居民生活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城郊区居民的保健康复需求随着居民保健康复意愿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多元化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消费结果则不同于城市居民,消费意愿及消费形式也有不同,城郊区居民的保健康复消费潜力的发展与挖掘是一项系统而久远的工程。

关键词: 城郊区居民 保健康复 消费潜力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流动迁移速度加快,城市和农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诸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郊区一系列产物不断出现,该地域居民数量呈现急剧增多的态势,大多数是失地农民,部分农民安排了临时工作;部分则在就近工厂务工,而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来源都靠拆迁款项和租用回迁房屋的赢利生活,生活压力小,劳动强度低,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随之而来的“富贵病”也向该地域蔓延。居民身体健康情况不容乐观。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该地域的按摩店、保健品店、中医养生店日渐兴起,但经营规模与经营情况并不乐观。造成目前该地域的保健康复市场情况是:居民有钱保健、有时间保健、有意识保健、有保健需求,但该地域的保健康复市场却发展得不尽如人意,本研究通过访谈该地域居民、保健店、医疗门诊、医疗服务人员,探索城郊区居民保健康复消费潜力如何?怎样系统挖掘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亲民的保健服务的同时也为保健康复的市场拓展提供依据。

一、日益增长的保健意识中蕴含消费动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亚健康群体不断扩增、慢性病给居民生活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及社会媒体对保健知识宣传力度的加大,我国居民保健意识不断强化。这主要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展现较为明显,随即城市市场中如保健品、运动健身、理疗、中医保健等相关产业的消费水平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据国家第三次卫生调查显示,农民的就诊和住院就医状况虽有好转但还有38.2%的居民由于经济困难该就诊不就诊,保健就医意识较为淡薄。城郊区居民的经济收入较农村居民高,对保健的认知却比农村居民少。当前城郊区居民的劳动强度小、生活富足安逸,造成越来越多的居民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运动系统疾病困扰,并慢慢影响着自己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使得更多的农民慢慢意识到身体保健的重要性。加之国家政府和公益事业对农民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我国城郊区、城中村居民的未来的保健消费市场势必潜藏了巨大的消费动机。城郊区介于城市与农村两者之间。城郊区居民生活水平虽有大幅提高,但由于居民知识水平的局限,不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加速了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

经调查发现城郊区居民因病两周以上不能参加劳动的居民有35.23%,常有身体不明原因疼痛的居民54.34%,家庭看病买药花费在0.5万元~1万元的53.67%。城郊区居民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只局限在吃得好点,而对慢性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对慢性病前期症状的知晓率也不乐观,对健康体检意识还较为欠缺,认为没病体检纯属浪费的居民仅占23.81%,但不知该怎样选择健康体检项目的居民却占89.35%。对于怎样更好地对自身健康保驾护航更是无从下手。目前依据该地域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医疗条件情况,设计适合城郊区居民的健康体检套餐将会展现较大的市场潜力。

二、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多元化将带来巨大消费潜能

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促进城郊区居民收入增多,并展现出收入的多元化,城郊区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和交叉地带,既是新型城镇化的辐射领域,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区域。城郊区具有城乡、工农相互交叉影响的特征。该地域居民消费倾向增长滞后,储蓄倾向日益增高,结余购买力不断强化,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并且越来越小,这表明该地域居民存在巨大的消费潜能。

随着该地域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与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展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由原来的温饱消费逐步向教育文化娱乐健康服务等方面的消费发展。

三、保健康复消费结构的特殊性

城郊区内有对地方财政具有骨干支撑的企业,该地居民大多在附近企业务工。农产品收入不是该地居民的唯一收入,该地域居民的生活来源呈现多元化:拆迁款、土地补偿款、房屋租赁收入、临时务工收入等,使得城郊区居民消费已基本达到小康,需求重点已由以生存型消费为主过渡到以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为主,居民消费结构正向享受和发展较高层次需求升级。城郊区居民对保健康复的消费需求主要趋向于慢性病的病后康复、骨骼肌肉的慢性损伤,而对于保健预防的康复治疗需求较小,所以城郊区的保健康复消费应该还是要向偏治疗和病后的康复发展。

四、消费潜力的挖掘系统而久远

随着城郊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原本较低的保健消费投入一定蕴含巨大的上升空间,城郊区居民与城市居民的保健康复消费差距为消费增长留下较大的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增人口为消费增长带来新的契机。当前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点培养,与健康产业相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研究正走向农民的保健康复领域。居民对正规医疗机构医生的保健技术非常信任,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保健服务是居民医疗保健的首选,要积极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保健康复服务。社区医院、基层医院是未来城郊区居民保健康复的主要力量。县乡镇医院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治疗和保健需求的基层医院,应该发展成为中医保健服务的主体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居民对医疗保健的消费将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的快速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五、结论与思考

我国城郊区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潜力巨大,但要将潜力变为现实,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长期的努力与协调。针对不同群体可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改善城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条件、消费环境,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改善居民的预期,是启动城郊区居民消费、优化其消费结构的关键。但其上升方向如何,还需后续研究对该部分居民的保健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分析。我国医生资源较薄弱,对于有资质开设诊所的大多以医疗为目的,医疗的患者已经让这些经营者小有利润,无暇顾及保健康复,所以卫生部门应该为从事保健康复的非医疗从业者有个从业资质的定义,让那些有保健康复技能和资格的非医疗人员也拥有社会认可的从业资质。加强乡村医生与医疗体育的融合发展,以体育带动保健预防,大力开展以社区医疗保健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医疗改革。

参考文献:

[1]崔红月,马爱娟,张雷,等.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3):200.

[2]张雷,崔红月,刘爱萍,等.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与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5):447.

[3]张雷,崔红月,刘爱萍,等.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聚集情况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3):283.

[4]罗敏,刘惠莲,林顺兰,等.城乡结合部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分析[J].医药导报,2014,33(11):1455.

[5]杨文怡,徐亚明,郁海东,等.城乡结合部家庭医生服务流程优化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3):285.

[6]方红,黄俊,苏华.林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1):62.